据八溪洞《蓝山朱氏族谱》记载:蓝山朱氏始迁祖朱容,排行“三八郎”,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侨寓广东南雄州保昌县,生子名贤。朱贤官任桂阳军知事,宦游蓝山,慕其山水佳秀,土沃风淳,时值“藤枧之患”,故生择里之思。于是,上迎父母,下携二子允文和允迪,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1年)来到蓝山县大慈乡楠木桥定居。至今存地名“朱家坪”即祖孙三代来蓝山开基之址。从此,朱容一支在蓝山落籍开基,生息繁衍。数代之后,又迁县城东门玉虚观(今塔下洞),成为蓝山望族之一,时有“朱半街”之誉。历时870多年,今已传至37代,人口近4000(迁居其他省市县的后裔未统计在内),分别居住在县城塔峰镇和塔下洞、桐木冲、八溪洞、史家岗、醉松村、白书房、何家围、源头洞、秧田冲、青布源、灯盏凹、桐子坪等13个自然村。
蓝山朱氏容公支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从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到公元1998年计时754年修谱20次,平均38年修一次。如此频繁修谱,其次数之多,坚持如此之好,实为罕有。二是谱序和跋51篇,除遗失6篇,今存45篇。其中9篇是当时在朝为官的他姓仕官名人之作。创下了湖南朱氏各支族谱、家谱所作序、跋之冠。三是本支于各朝名人记载齐全。据保存的八溪洞《蓝山朱氏族谱》统计,从南宋到清获贡生、举人以上者达478人,其中进士及第23人,文武职官员600余人。民国时期县、团以上军政官员12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学毕业以上学历者40余人,县处级干部2人,高级工程师2人,教授、副教授6人。
蓝山朱容一支虽记载详细,但朱容以上却至今未查清祖源。根据元朝延祐丙辰(公元1316年)诰授资善大夫翰林学士吴澄所作修谱赠序称“蓝山朱氏不独名甲豫章(今江西),且甲三楚,甲天下”。推测认为很有可能其祖源是江西泰和县古平朱氏一脉,属永城朱氏之后。再是蓝山朱容一支在元朝已形成七大房、七分支。惟仲宁公一支至今犹存。元末明初时,其他六支失考,不知流向,一直是未解之谜。
蓝山县朱氏另一支是宁城(今所城)朱氏,始迁祖朱一君,原籍山东济南府,系武定州大石脚朱家村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武魁,从戎于江南江宁府上元县,因军动敕为世袭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湖南出祸患。次年一君公奉旨征剿,诛祸首杜回子,边楚得以安宁。并就地屯兵镇守宁城,遂落籍蓝 山县境,开基立业,繁衍子孙。600多年,今已传23代,后裔230户,人口近1000人,其后裔聚居在新城、东塘垌、里佳田、大河边、九嶷山、盈江口等自然村,散居在仙人居、大桥、堡城、冷饭汤、洪河垌、山门口等村。
蓝山县第三支朱氏是正市田心村朱氏。始迁祖朱上富、上贵、上任三兄弟,系广东乳源朱氏始迁祖朱亮(明二郎)第10世孙,属考亭紫阳朱氏后裔。于清乾隆年间从乳源潦水(今乐昌秀水镇)二溪下山坝村迁居蓝山正市田心村。至今已200多年,今有170余户,后裔600余人,分布在正市田心村、甘源垌村、火市乡马龙湾村。
蓝山县第四支朱氏是汇源乡河背村朱氏,始迁祖朱华美,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50年)从江西会昌县石螺坌下湾由朱立信一支迁来。祖源属考亭紫阳朱氏,朱熹季子朱在的后裔。迄今已在蓝山传10代,现有人口100多人。历时250年。
此外,蓝山县城近郊花果园朱家村(即醉松村)有朱炎电、振嫦、绳武、芳实等人于1948年迁台湾。
(朱崇昭、朱庆秋、朱万根供稿)
【河阳朱长胜摘】
蓝山朱氏容公支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从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到公元1998年计时754年修谱20次,平均38年修一次。如此频繁修谱,其次数之多,坚持如此之好,实为罕有。二是谱序和跋51篇,除遗失6篇,今存45篇。其中9篇是当时在朝为官的他姓仕官名人之作。创下了湖南朱氏各支族谱、家谱所作序、跋之冠。三是本支于各朝名人记载齐全。据保存的八溪洞《蓝山朱氏族谱》统计,从南宋到清获贡生、举人以上者达478人,其中进士及第23人,文武职官员600余人。民国时期县、团以上军政官员12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学毕业以上学历者40余人,县处级干部2人,高级工程师2人,教授、副教授6人。
蓝山朱容一支虽记载详细,但朱容以上却至今未查清祖源。根据元朝延祐丙辰(公元1316年)诰授资善大夫翰林学士吴澄所作修谱赠序称“蓝山朱氏不独名甲豫章(今江西),且甲三楚,甲天下”。推测认为很有可能其祖源是江西泰和县古平朱氏一脉,属永城朱氏之后。再是蓝山朱容一支在元朝已形成七大房、七分支。惟仲宁公一支至今犹存。元末明初时,其他六支失考,不知流向,一直是未解之谜。
蓝山县朱氏另一支是宁城(今所城)朱氏,始迁祖朱一君,原籍山东济南府,系武定州大石脚朱家村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武魁,从戎于江南江宁府上元县,因军动敕为世袭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湖南出祸患。次年一君公奉旨征剿,诛祸首杜回子,边楚得以安宁。并就地屯兵镇守宁城,遂落籍蓝 山县境,开基立业,繁衍子孙。600多年,今已传23代,后裔230户,人口近1000人,其后裔聚居在新城、东塘垌、里佳田、大河边、九嶷山、盈江口等自然村,散居在仙人居、大桥、堡城、冷饭汤、洪河垌、山门口等村。
蓝山县第三支朱氏是正市田心村朱氏。始迁祖朱上富、上贵、上任三兄弟,系广东乳源朱氏始迁祖朱亮(明二郎)第10世孙,属考亭紫阳朱氏后裔。于清乾隆年间从乳源潦水(今乐昌秀水镇)二溪下山坝村迁居蓝山正市田心村。至今已200多年,今有170余户,后裔600余人,分布在正市田心村、甘源垌村、火市乡马龙湾村。
蓝山县第四支朱氏是汇源乡河背村朱氏,始迁祖朱华美,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50年)从江西会昌县石螺坌下湾由朱立信一支迁来。祖源属考亭紫阳朱氏,朱熹季子朱在的后裔。迄今已在蓝山传10代,现有人口100多人。历时250年。
此外,蓝山县城近郊花果园朱家村(即醉松村)有朱炎电、振嫦、绳武、芳实等人于1948年迁台湾。
(朱崇昭、朱庆秋、朱万根供稿)
【河阳朱长胜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