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697,354贴子:42,610,228

大国之殇 ~运十下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孤零零地停着一架外形独特的大型喷气客机,它已经15年没有升空(1984年国家财政停止拨款、1985年2月被迫停飞),它就是时至今日仅存的一架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飞机,它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大体相当于当时美国已研制成功的波音707。当看到“波音”、“空客”在我们的领空满天飞舞时,我们切不要忘记,在这架飞机身上,记载了中国航空工业曾经一度辉煌的过去,也反衬着航空工业今日的消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7 00:03回复
    三、运十成功的意义
    运十是由中央直接指挥、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个具体单位集体创作、大力协同的产物。她的研制成功, 使我国拥有了自已设计制造大型飞机的复杂技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以前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掌握了制造100吨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而且在Y10研制的10年中,还同步研制成功了与JT3D-7性能相当的915发动机,并成功地装在707上进行了飞行试验。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培养和锻炼了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机工业打下了基础。这是我国航空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当时,国内舆论界称赞它是“自力更生与引进国外技术的一次很好的结合”。西方对我国运十研制成功给以极大关注。路透社说:“在得到这种高度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波音一位副总裁看了飞机,了解了情况之后说:“如何研制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你们也毕业了,我们不过早毕业而已”。美国道格拉斯一副总裁看了飞机之后说:“你们航空工业一下子赶上来了15年”。
    航空工业从它在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先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与自动控制、武器等最前沿技术之大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国防实力的象征。我国的航空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中,它与我国的航天事业比翼齐飞,迅猛发展,各个系列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陆续飞上蓝天,而运十的研制成功,正是我国当时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集成和写照,使我国航空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一跃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大国。
    航空工业是军民两用的,大型民航机是军民通用的,同时也是加油、预警、指挥、电子等各种飞机的载体。象运十就可以较容易地改装成军用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指挥机,在军事上有着重要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7 00:05
    收起回复
      眼看着当年在为国争光的崇高目标鼓舞下,付出了大量心血而得到的成果被弃置,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研究所219位同志联合上书,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机工业。然而,这些意见没有被采纳。令人费解的是,国务院在其后的一次常务会议、一次上海会议上明确作出的“自主研制干线飞机”的方针,甚至最高权威人士在一九八一年也两次发出了“今后国内统统用国产飞机”的指令,都没有算数。这就令人奇怪了,在那时的中国体制下,究竟是什么人物在中国说了算数?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妄为,对于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竟敢停止国家财政拨款而将其活活饿死在摇篮里?
      就在1985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尔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10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众所周知,运十被拉下下马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重新研制国内干线大型飞机。于是乎开始了飞机选型、总设计单位定点、选择国外合作对象、编制可行性报告。这个可行性报告一直搞了6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初才上报,研制项目也演变成了中美合作生产MD90。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国务院下发文件,下决心研制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后落实的还是与国外合作研制100座的大支线飞机AE100。在此背景下,主管部门又提出了个“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中美合作制造装配M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制AE100,约在13年后的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飞机,在18年后的2010年实现。
      “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步,麦道被波音兼并,我们在上海的麦道装配线也就走上了绝路。其结果是,原准备做第三架运十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在为上海飞机制造厂和麦道合作作准备时,练铆钉枪用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曾经自豪地制造出自己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工人们,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欧洲空中客车单方面毁约,被人耍了一个大头。
      到一九九八年,这一个“三步走计划”完全落空,美好的梦想落得两记重拳,而中国航空工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仍然是20年前研制成功的、几乎被人完全遗忘了的、孤零零地停放在厂房里的运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4-17 00:07
      回复
        五、运十下马的损失
        1、运十下马直接的损失是明明白白摆着的,5.4亿人民币的投资付之东流。
        2、我国航空工业在大型喷气式客机研究中迎头赶上的15年时间又退了回去(按本作发表的时间计)。
        3、更令人痛心的是沉重打击了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士气和志气,搞散了队伍。
        我国通过研制运十飞机,已经积聚起了一支科研技术力量,并且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本来可以以此为基础大显身手,成为研制民航大飞机的基本技术队伍,就像航天部门今天的情况一样,可惜运十下马和国家在大型飞机决策上的问题,这支航空科技队伍至今还没有得到施展才智抱负的舞台(到本作发表时)。
        运十的总设计师马凤山因气郁而过早逝世。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实践经验的研制队伍在白白浪费消磨了十五年后,今天正面临着最后的散失。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拥有几十万职工、200余家企业、20余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30多家研究院所的我国航空工业却面临着转产民品、自身难保、没有出路、下岗分流、发不出工资的空前严峻的困难局面(到本作发表时)。
        1993年,台湾成功大学航空研究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航空中心的教授、专家,有三批访问上海,看运十飞机及录像后表示:70年代,国内自行研制大型喷气客机的成功,表明了中国在民机研制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改进,有可能成为中国的A300系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1993年3月31日,台湾工研院院长看了运十后说:“我们为中国这一航空工业的重大成就感到自豪。”
        韩国代表说:你们有了这样的飞机,还怕什么波音、麦道!他们都对中止运十研制深表惋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4-17 00:07
        回复
          这应该是那个时候政治的牺牲品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4-17 00:22
          收起回复
            期待C919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4-17 00:27
            收起回复
              这是邓的功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4-17 00:32
              收起回复
                国内买办太厉害,参考汽车产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4-17 00:38
                收起回复
                  055是什么时候下马的


                  19楼2016-04-17 00:38
                  收起回复
                    虽然文章是多年前的,但有些话仍然适合现在,比如越扫越黄,越打越黑这几句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6-04-17 00:50
                    收起回复
                      运10被撤销是必然的,也没什么值得遗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4-17 01:07
                      收起回复
                        你也说了发动机技术不是独立自主的,而且民用航空你差了根本没人坐,要知道比中国先进的空客赔了几千亿美元呢!中国配的起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4-17 01:19
                        收起回复
                          看了一半,太长太啰嗦。首先是某某出国坐不上自己的飞机而提出自主研发,然后国内某某劣势是因为研发终止。多么扯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4-17 01: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