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工学院吧 关注:16,839贴子:337,068

关于高职教育困局的调查问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www.sojump.com/m/7871556.aspx?pvw=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7 10:31回复
    各位学弟不好意思啦,领导要求一份数据充实的调研报告,所以大周末的麻烦大家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7 10:32
    回复
      已填 不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7 17:11
      收起回复
        已填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18 10:01
        收起回复


          9楼2016-04-23 10:36
          回复
            楼主好厉害啊


            10楼2016-04-23 11:01
            回复
              而这种以就业率为依托的看法很容易造成社会对职业教育地误解,在高就业率背后暗藏着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仅仅充当企业廉价劳动力的风险。以长沙地区部分制造企业为例,职业教育毕业生实习工资1200元每月,而同期进入企业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实习工资3000元每月,同时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大量不需要技术的普工岗位工资也达到4000元左右,这样在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毕业生被企业大量吸收到普工岗位,推高职业教育就业率。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定位模糊。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模式更倾向于通识教育,笔者调查发现有50%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也可以参照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但在同批受访者中只有43.75%的人认为参照通识教育的标准不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跨专业就业还是能够运用之前的专业能力。通过分析大多数受访者还是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以致用,重视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想法上的前后矛盾反映出当下社会还不能够正确看待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
              (三)部分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通过调查发现超过87.5%的受访者认为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低,从生源开始只有成绩不好才去读高职;学生缺乏自我认同。虽然个体社会认可度可以靠自己努力改变,但做为高职


              13楼2016-04-23 14:33
              回复
                群体的一员总是感觉低人一等,从事体力劳动不能够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周围尊重,反映出一部分社会观念的滞后。
                二、高职教育困局的原因
                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高度,同时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广度。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农业体系,改革开放则进一步释放了工农业体系的生产能力,使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然而同时也打破了原有工农业体系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对口衔接。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然而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我国职业教育失去了大量专业对口企业的支撑,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毕业后大多从事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
                (二)现代企业学徒制艰难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企业自身角度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吸引到实习生进行订单培养,而吸引力强的企业高职毕业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学生进入企业开始,师徒之间就不得不面对技术岗位市场化(计件制)的考验。
                (三)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作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基石,高职教育生源问题直接关系教育方式的组织实施与人才的产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中专教育的成功,很大一部


                14楼2016-04-23 14:33
                回复
                  分原因在于一部分优秀的中学毕业生直接考入中专学校进行学习。而现行条件下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因为其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作为群体来说生源质量远不如过去。
                  基础学科能力薄弱,高职学生很难掌握核心竞争力。但是在调查过程中超过52.94%的受访者认为,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基础学科不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与自我发展。但这种动手能力仅仅反映制造过程的组装能力,而不能够反映研发过程的创造能力。从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楼宇智能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号收集处理、芯片算法结构,以及逻辑设置而这些竞争力的基础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要求很高,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的基础学科能力不支持其掌握这些核心能力,于是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仅仅停留在产品组装阶段。
                  (四)社会整体对工匠精神缺乏敬畏
                  工匠精神说到底就是执着的精神,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思想,而不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不是金山、银山的物质思想。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钻研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才能够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工匠境界。但现实情况是成为技术工人是一种被动的无奈的选择,和过去大多数农民有机会一定会离开土地一样,大多数企业技术工人会尽一切可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15楼2016-04-23 14:33
                  回复
                    即使自己没有机会完成这种转变也会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坏读书摆脱技术工人岗位,反映出部分社会价值评判体系的扭曲。评判人们社会地位不是对劳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而是从事的职业是否光鲜亮丽。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引导社会正确看待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问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并不等于高职毕业生已经充分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率低,毕业生学习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进入合作企业从事装配、机床操作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定位,强化高职教育“高等性”。现行高职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性”强调过重,而“高等性”强调不足,要从高职学校生源入手提升高职基础教育环境,引导优秀高中毕业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逐步探索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招生制度。
                    (三)加快高职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法律保护。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企业对实习生的招聘使用,防范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廉价利用实习生。
                    青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高职教育必须真正肩负起为中国制造工业4.0培养高技术青年,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


                    16楼2016-04-23 14:34
                    回复
                      这么爽?我也要玩游戏。


                      17楼2016-04-25 15:24
                      回复


                        18楼2016-04-25 1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