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鸳儿吧 关注:97贴子:1,832
  • 10回复贴,共1

鸳儿文学社接龙<三><对酒当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人走 14:23:04

举杯醉今宵,起舞把魂销



永长存 14:23:13
《对酒当歌》(藏头古绝)

对花出闺阁
酒香伴酥果
当春乃向阳
歌者何其多


剑雨飘香 14:40:11
俯首对花花不语,举杯问月月不言。
东风弄人离别情,离歌尚在离人心。



黄鸳儿 14:58:31
<对酒当歌>
身是天涯客
只缘文墨香
今朝有美酒
与友赋诗狂


阿紫 15:00:3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独自喝酒,莫不也是好的。玉壶映月,夜色微凉,一杯再一杯,醒时独自思量,醉了,歌一曲惹了墨绿疏影微风习习,舞影零乱,玉山将崩。孤身一人有孤身一人的惬意,然旁人看了,只是寂寥。
只是闲只是闲,因了心高孤傲,知己难觅。
怕就怕闲着闲着,闲出病来。就非要讲究什么知己,什么好久,在弄一张好琴,临风而坐,吞吐江山激昂文字,酒一盅又一盅,甚是畅快。
然把酒临风,峥嵘了一夜,没有不散的宴席。
总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所以孤独无法避免。
于是潇洒也成了一种高深的境界,
只因尘世那样的喧嚣,觅着了知己,还是各有各的世界。心灵相犀,无须过多言语,只是大家活得匆匆忙忙,或许回首再见,已成陌路。
想来想去,就更羡慕了这样的遇见。
就像嵇康孤馆遇神,一阵风,天籁的音色找来了黄泉路上迷茫的亡魂。
一张琴一壶酒,还不是两种共同的生物,只因一个悲一个戚,一同来坐,诉一诉在自己的世界都没有人懂的心事。
然后天亮了,酒醒了,鸡叫了,一个提琴而起,坚硬了脸色,又要去面对俗世。另一个提衣而远,迷茫了眼色,继续赴他的黄泉,完成整一个轮回。
不用介意不用道别,只是一夜相聚,该散就散,没有相约更没有别离。
而这世间本就有聚有散,只是人都怕别,更有聚时的心虚。不知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自身从相聚相知相醉中汲取的满足感才是最重要的。一人、两人、三人、一群,孤不孤独,不是由人数决定,更不是由酒来决定。
我不懂酒不懂诗,不懂那虚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的闷烦,不懂月朗星稀晴空如墨,麻木的现代人不知还有几个能抬头望一望月,品一品酒,更别说歌。怕那月也是被迷蒙的空气污浊了,更勾不起人的思乡之情。
只是一个平凡丫头,一时烂漫了心绪。
可想古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歌过了醉过了再醒,莫不也是落得一地凄冷。
想彼时的繁华就更悲。但总也要知道,这路这时光,是不会为谁停下的。
独身也可,两人更佳。大家一起就热闹。又何必计较太多。








1楼2008-07-26 15:02回复
    剑雨飘香 15:03:21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离别泪...
    刚道一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2楼2008-07-26 15:06
    回复
      凭感觉写的,没用什么词牌韵律,见谅~~~

      荧烛冷夜两重天,
      把酒歌对月。
      画栋楼阁应是梦,
      骤雨初歇。
      几度流连,
      顾盼间,
      红颜猝老,
      经不起誓言。
      仍怜天宫月娥,
      相思千年


      3楼2008-07-26 16:10
      回复
        拍手~~


        4楼2008-07-26 17:16
        回复
          混在深圳 19:31:10
                    《对酒当歌》
            酒的文化性格要比茶激烈的多,它的文化内涵与雪茄和茶不同,主要是契合了道家文化的特点。传说中酒是杜康发明的,刚酿出来的时候,辛辣苦涩,没办法饮用。杜康很是苦恼,就在这时,他偶得一梦,在梦中有一位神仙指点他说:“你要在你的酒中加入三滴来自不同人的血,这样你的酒就不会辛辣苦涩了。”
            杜康得到神仙的指点之后就在路边等,他先后求的了一个文人、一个武士、一个傻子他们每人的一滴血,加入到酒中。果然从此他酿制的美酒香醇甘洌。而加入了文人、武士、傻子之血的酒从此也就有了文人的沉着,武士的豪放,傻子的痴狂。能集这么多重性格之大成的酒最终还是要归于自然,饮用它的人往往会摘掉面具,显示原形,谎言在酒面前无处藏身。酒到酣处,可与天地对话,可与鬼神谈心。这和道家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是一脉相通的。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看似矛盾,却是和谐,这也许就是酒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讲究和谐,而和谐往往又隐藏在矛盾之中,如道家创始人之一的老子曾经说过:“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后来苏东坡又给补充了两句:“大怯若勇,大智若愚。”这些都是在矛盾中求和谐的例证。
            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有时是一种礼仪,有时是一种心情,有时是一种气氛。它的这种多重身份和多重性格注定使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可以这样讲,有许多人会说“我这一辈子有许多事情没做过,还许多都没见过”,但真正一生中没有喝过酒的人很少,因为它总有一种性格会符合你某个时期的某个心情,让你情不自禁要开怀畅饮。“和而不同”这个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也只有酒才能把它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社会人格都是儒家的,精神人格都是道家的。”显然,酒的文化人格更符合后者的特点。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让思想在天地间没有拘束。要进入“天人合一,无畏忘我”的境界,也许只有酒能做到。酒的多重性格为它赢得了许多精彩,文人离不开酒,有许多绝世的佳作都是在酒后诞生的,自称是“酒仙”的李白就说自己是“斗酒诗百篇”。而他作的《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英雄离不开酒,酒能造就英雄,武松就是喝了十八碗酒后,才在景阳岗上勇斗猛虎,成了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痴人离不开酒,且不说有多少人喝酒做了傻事,单就看世间的那么多痴男怨女醉眼朦胧对镜诉说!还有什么能有有如此魔力吗?我还没听说过。
            酒为俗物,人皆可饮;
            酒为神物,共舞天地;
            酒为痴物,笑煞情种;
            酒为英雄,对酒当歌!


          5楼2008-07-26 19:48
          回复
            顽石 20:45:00
            我邀明月入酒,今夜无风,醉眼乱花丛生。
            昔日霓裳舞曲,相思几许,歌泣无人倾诉


            6楼2008-07-26 20:46
            回复
              箫古幽 (原创 甜甜米儿)




              凄古悠悠 

              水汩愁 

              孤船泊洲 

              烟袅轻柔 

              酒醉情纠 

              箫悦水长流 

              琴音残断 

              回音走 

              回音


              7楼2008-07-26 22:22
              回复
                • 61.145.221.*
                羽根 22:48:06


                对酒当歌(随笔)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喜欢对酒当歌,求个释怀;王侯将相喜欢对酒当歌,讨个痛快,只可惜,快了自己,痛了她人,那些日夜在殿前卖笑卖艺的苦命歌姬


                8楼2008-07-26 22:50
                回复
                  • 61.145.221.*
                  友情de契约 22:51:38
                  月下独吟,孤难掩,寞难以言。
                  风去花残,惹人怜,忽觉口咸。
                  对酒当歌,云遮月,却把星羡


                  9楼2008-07-26 22:53
                  回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0楼2008-07-29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