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兄引经据典啊,哈哈。
那就先借鉴维摩兄所说讨论一下。。。
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窃以为儒家提倡的中庸,其本质就是无为法。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无为法是成就大道之法,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为了向进此法而又有诸般区别。
就大乘的无为法而言,后世佛家学人又把它分为有宗和空宗。
有宗窥见心体,明鉴本源。如六祖坛经言: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世尊拈花微笑,即指此物。后面流行的祖师禅亦多为此。
此有宗,对德的修持要求很高,无贪嗔痴,以利他为益,非唯悟至,心性亦然。
空宗以空性为止归,如金刚经,心经,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以空性为基而达妙有,即心体。
然对修行者而言,最适应的法,就是最好的法,大中小乘,心开悟解,皆有达无为之途。
修行者,不外自利和利他。以前者为主,易修中小乘,因无利他心而自求解脱,心性不至,于大乘法难入。
以利他为己任,则于中小乘法虽解却难趣入。
以上妄论,一管之见,见笑。
那就先借鉴维摩兄所说讨论一下。。。
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窃以为儒家提倡的中庸,其本质就是无为法。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无为法是成就大道之法,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为了向进此法而又有诸般区别。
就大乘的无为法而言,后世佛家学人又把它分为有宗和空宗。
有宗窥见心体,明鉴本源。如六祖坛经言: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世尊拈花微笑,即指此物。后面流行的祖师禅亦多为此。
此有宗,对德的修持要求很高,无贪嗔痴,以利他为益,非唯悟至,心性亦然。
空宗以空性为止归,如金刚经,心经,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以空性为基而达妙有,即心体。
然对修行者而言,最适应的法,就是最好的法,大中小乘,心开悟解,皆有达无为之途。
修行者,不外自利和利他。以前者为主,易修中小乘,因无利他心而自求解脱,心性不至,于大乘法难入。
以利他为己任,则于中小乘法虽解却难趣入。
以上妄论,一管之见,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