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1654~1685) , 原名成德, 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人, 大学士明珠长子, 生长在北京。幼好学, 经史百家无所不读, 谙悉传统学术文化, 尤好填词,24 岁时, 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 名为《侧帽集》, 后更名为《饮水集》, 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 共342 首, 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康熙十五年( 1676) 中进士, 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 并曾出使梭龙( 黑龙江流域) 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年仅三十一岁。
在300 多首词中, 纳兰性德直接使用“泪”的次数多达56 次之多。据此可以把纳兰词中“泪”意象作如下分类: 怀妻之泪、怀友之泪、思乡之泪、哀己之泪四种, 以下分别论述:
一、怀妻之泪
纳兰性德17 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两人情感甚笃, 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对妻子的思念和哀悼成为纳兰词中“泪”的主要源头。纳兰的“怀妻”可以有两层意思: 一是妻子去世前纳兰在外对妻子的思念; 另一类是对爱妻去世后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1.思妻之泪。纳兰性德由于在康熙面前担任侍卫, 长期跟随皇帝出门在外, 可以说是和妻子别多聚少, 这使得纳兰心中痛苦不堪, 在他的词中明显地流露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如《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窗前桃蕊娇如倦, 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 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 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 薄衾寒不寒。
这一篇从闺阁中女子的角度描写, 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上片前两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这里描写的是窗前乍开的桃花, 而又以拟人手法处之, 遂令人感悟到这既是说花, 又暗喻人。夜雨粘挂在红红的桃花上, 犹如少女绯红脸庞上流淌的相思之泪。后两句诗对前景前情的进一步烘托和发挥, 使其离情别怨更深更浓, 更令人荡气回肠。下片写夜晚之孤独, 前两句以双燕陪衬, 暗示了人不如燕, 燕子尚可双飞双宿而人却是如此孤寂, 忧戚的离别情更加凸现。这里“少女”的形象, 即是指自己也是指想象中的妻子, 通过少女的孤独传达了自己对在家妻子的思念, 同时也抒发了悠长的别恨情怀。本词凄婉深细, 幽怨悱恻, 为纳兰词感伤词风的一代表之作。
2.悼亡之泪。纳兰性德与卢氏伉俪情笃, 而卢氏却在婚后不久便因难产而死, 本来相聚的时间就不多, 卢氏的死更使得夫妻二人是阴阳隔离, 永无相见之日, 留给纳兰性德的只有对爱妻无尽的怀念。纳兰写了很多悼亡词, 来表达自己对爱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其深情的一面, 我们可想而知:
电急流光, 天生薄命, 有泪如潮。勉为欢谑, 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 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 按出琼箫。往事水迢迢。
窗前月, 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 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 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 风雨飘飘。
这首《东风齐著力》可以说是作者用血泪滴洒而成, 其伤感之苦, 灼人心脾。上片开端三句笼罩全篇, 点明凄绝伤感的悲悼之旨, 接下去“勉为”二句转说无论怎样自作宽解也“总无聊”, 又接以“欲谱”二句再转说离恨积久已无法消解。结尾三句化情思为景物, 说凄切的箫声传出了那“一天愁绪”, 更使人伤感了。过片承上片意脉而又开启下片追忆之情景。“旧欢”以下四句是追忆, 而所追忆的都是梦里往日欢会的景象, 这更加表达出情伤彻骨, 同时也为结尾三句作了铺垫。
二、怀友之情
纳兰性德不仅对爱人情深, 而且也是极重友情的, 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 服善不倦。子之求友, 照古有烂。寒暑则移, 金石无变。非俗是循, 翳糸 义士恋。”这绝非虚美, 性德为友确是:“在贵不骄, 处富能贫。”纳兰性德一生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感情也比较深厚, 而他与顾贞观( 号梁汾) 的友情为最深, 以至有“后身缘, 恐结他生里”的愿望。我们说纳兰“深情”, 而对待朋友是“一往而情深”。如《金缕曲•泪尽无端泪》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和怀念之意。
在300 多首词中, 纳兰性德直接使用“泪”的次数多达56 次之多。据此可以把纳兰词中“泪”意象作如下分类: 怀妻之泪、怀友之泪、思乡之泪、哀己之泪四种, 以下分别论述:
一、怀妻之泪
纳兰性德17 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两人情感甚笃, 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对妻子的思念和哀悼成为纳兰词中“泪”的主要源头。纳兰的“怀妻”可以有两层意思: 一是妻子去世前纳兰在外对妻子的思念; 另一类是对爱妻去世后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1.思妻之泪。纳兰性德由于在康熙面前担任侍卫, 长期跟随皇帝出门在外, 可以说是和妻子别多聚少, 这使得纳兰心中痛苦不堪, 在他的词中明显地流露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如《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窗前桃蕊娇如倦, 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 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 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 薄衾寒不寒。
这一篇从闺阁中女子的角度描写, 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上片前两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这里描写的是窗前乍开的桃花, 而又以拟人手法处之, 遂令人感悟到这既是说花, 又暗喻人。夜雨粘挂在红红的桃花上, 犹如少女绯红脸庞上流淌的相思之泪。后两句诗对前景前情的进一步烘托和发挥, 使其离情别怨更深更浓, 更令人荡气回肠。下片写夜晚之孤独, 前两句以双燕陪衬, 暗示了人不如燕, 燕子尚可双飞双宿而人却是如此孤寂, 忧戚的离别情更加凸现。这里“少女”的形象, 即是指自己也是指想象中的妻子, 通过少女的孤独传达了自己对在家妻子的思念, 同时也抒发了悠长的别恨情怀。本词凄婉深细, 幽怨悱恻, 为纳兰词感伤词风的一代表之作。
2.悼亡之泪。纳兰性德与卢氏伉俪情笃, 而卢氏却在婚后不久便因难产而死, 本来相聚的时间就不多, 卢氏的死更使得夫妻二人是阴阳隔离, 永无相见之日, 留给纳兰性德的只有对爱妻无尽的怀念。纳兰写了很多悼亡词, 来表达自己对爱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其深情的一面, 我们可想而知:
电急流光, 天生薄命, 有泪如潮。勉为欢谑, 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 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 按出琼箫。往事水迢迢。
窗前月, 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 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 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 风雨飘飘。
这首《东风齐著力》可以说是作者用血泪滴洒而成, 其伤感之苦, 灼人心脾。上片开端三句笼罩全篇, 点明凄绝伤感的悲悼之旨, 接下去“勉为”二句转说无论怎样自作宽解也“总无聊”, 又接以“欲谱”二句再转说离恨积久已无法消解。结尾三句化情思为景物, 说凄切的箫声传出了那“一天愁绪”, 更使人伤感了。过片承上片意脉而又开启下片追忆之情景。“旧欢”以下四句是追忆, 而所追忆的都是梦里往日欢会的景象, 这更加表达出情伤彻骨, 同时也为结尾三句作了铺垫。
二、怀友之情
纳兰性德不仅对爱人情深, 而且也是极重友情的, 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 服善不倦。子之求友, 照古有烂。寒暑则移, 金石无变。非俗是循, 翳糸 义士恋。”这绝非虚美, 性德为友确是:“在贵不骄, 处富能贫。”纳兰性德一生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感情也比较深厚, 而他与顾贞观( 号梁汾) 的友情为最深, 以至有“后身缘, 恐结他生里”的愿望。我们说纳兰“深情”, 而对待朋友是“一往而情深”。如《金缕曲•泪尽无端泪》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和怀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