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抄》
入夜以后的东京,其实比烟花更寂寞。
舔着地平线的最后一缕黯淡的余光,被深蓝的夜空吞没的最后一片残云,向远方一盏一盏地蔓延开来意兴阑珊的灯火。
新海诚创造的画面唯美得让人心疼。其实在很多处地方,大可以给画面做一个长时间的定格,像城市的广角镜头,雨天的足球场,残破的邮筒,荒芜草地里掉落的牙膏皮,晚霞里天空中飞机带过的长长云线,清晨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信的贵树的孤单身影,暴风雪里的车站明灭闪烁的信号灯,倒视镜里渐渐退去的夕阳。如此细腻的画面,与新海诚有些时候刻意定格的瞬间,可以看出他所想表达的一种幽微委婉的淡淡忧伤。每一个静止的画面的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而在影片的很多地方,新海诚过于快速的切换画面反而让观众大脑跟不上眼睛,来不及体会到影片深处汹涌的暗流,对于那些只看过一遍电影的观众,尤是如此,相当遗憾。而那些画面如果观众在看电影时静静地分解动作,慢八拍重放,或许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整部影片所体现的深入骨髓的伤逝之情。
影片里曾有过一只叫声清脆的大斑啄木鸟,出现在贵树前往探望明里的前夜。贵树疲惫地趴倒在桌上睡着了,梦里变成那只飞鸟,一心只想翻山越岭,前往见明里一面。啄木鸟飞过夜的东京,细碎而忧伤的月光和冰冷的城市,头顶漫天的星空,穿越到云的彼端。冬末呼啸的烈风和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少年的决心。第一话结尾时,还是那只飞鸟,在凄冽的叫声中,贵树和明里就此开始走向每秒5厘米的告别之路,从此再也不曾见面。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2343c57b5fb43161a1f7a7210a54642/9cda9ec379310a555c408268b04543a98326103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5a2db5744166d223877159c76220945/c42f48310a55b3191b9ddee944a98226cefc173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3a22aba6a224f4a5799731b39f69044/12dd3b55b319ebc4461c2a058526cffc1f171636.jpg)
整场大雪和路上不断晚点的列车只是整个阴霾情绪的铺垫,而整个煎熬的过程在换乘站小山贵树丢失了那封花了两个星期写给明里的信件丢失后把这份隐忍的情绪推到了极点,这是封命运攸关的信,如果在好莱坞的片场里,估计主人公此时一定是呼天抢地地跳下站台,不顾疾驰而来的列车,冒着被撞死的危险也要捡回信件。但贵树没有这么做,如果考虑到这封信在后面的剧情中对明里和贵树今后一生命运有可能完全不一样的决定性的作用时,那么贵树没能把它拾起的确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了。不过对于只有13岁的贵树来说,也许真的不能太苛刻了。况且那时前往高崎的两毛线列车已经离站台近在咫尺。在强烈的列车前灯里,那一刻像犯了错的孩子一般伤心欲绝地站在站台上的贵树,身影是那么的单薄和消瘦。
影片里有些微妙的细节,不容易被观众察觉,但却是两人此后命运的风水点。两人在岩舟车站分离的那一刻,新海诚再次给出一个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剧情。列车启动的最后一刻,可以看到明里表情有一下明显的抽动,她的手指在胸前的背包上轻轻触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了,只是轻声说了一句,“贵树同学今后也一定会很顺利的,绝对!”一句话,却和无数恋人间生离死别各自天涯只剩下祝福彼此的桥段无比相似。那一刻,电影给出了一份强烈的不详的预感。明里最终选择了深藏那封写满对贵树倾注所有感情的信,只留下一份淡淡祝福,而贵树也没有告诉明里他弄丢了一封写了两个星期载满了所有想对明里倾诉的思念的信件,两个人都选择了沉默,却都没有想到这份沉默终有一天生长成了天荒地老的陌路。
“在树下那吻的前后,我感觉似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小说里,两个主人公都曾说过的话,也是彼此都没有送出为重逢而写下的那封信件的最终理由。究竟什么发生了改变,新海诚没有说,但我们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类似的感情经历来细细品味一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14f048e484a20a4311e3ccfa0539847/61b98219ebc4b745b1f0eb8ac8fc1e178b821536.jpg)
对于九州的鹿儿岛与宇都宮以北的岩舟究竟有多远,请读者自己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距离对于恋人来说是可怕的力量,而日渐逝去的时间给了可怕这班车一个永远都到达不了的终点。贵树一直在努力寻找和渴望着那股保护明里的力量,却始终无法逾越现实给他带来的无比遥远的距离和永无边际的无助。明里一直在等待着贵树终有一天能跨越那道鸿沟,再次来到她的面前,但却终于被吞没在时间的洪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