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良久。
最终决定以郑念女士的自传为初篇。
开贴之前和艳艳闲聊,聊到用什么来开始这个帖子的时候,艳艳说,找一个你印象最深的来开篇就可以了。我当时回复了《人间失格》。因为我为《人间失格》写过三四遍书评,印象自然是没法再深得了,但如今却动笔写下郑念女士的自传,也是起笔前一刻才决定的。
说起来这本自传,我看过他的书评不少,无不一是在用语言纂刻她的优雅与端庄。
文章字句都在考究。是可以随时当做素材用于写作教学的那种考究,可是说来自传,总归是一种严肃中沁露着随性的东西。自己的生活活在自己的笔尖,总归是要更加深沉和悠长。更何况时代使然,也让郑念女士的自传蒙上了一抹血腥气味。牢狱和死亡好像贯穿了整个自传,其中透露的却不是颓靡,应该说是没有一点点消极的文字。有时我其实很讨厌没必要的寒暄,不相熟实的人们总会上来就问起你的近况,但是我不会三言两语的去概括,最终无奈只能回一句,还好还好。这个还好到底怎么才算还好。《上海生死劫》,也就是郑念的自传里面,好像对还好的定义无比清晰。在字里行间,她意念之中的“还好”,并非我的“还好”一般如同虚设,她的“还好”,是在信念尚未摧毁之下,唯有坚持可以坚持的“还好”。
也许书评是要带简介的的,但是这本老旧的书籍实在让我无从下手去为她写简介,无力的文字不知何时才能透露出丁点作者的坚定和从容。但是我却要来叙述一个我为止动容的情节。
我因为这个情节难过了很久。我想到了我自己的亲人。朋友曾言说读过书之后的反刍才是最好的。当你感觉到你的生活被这些文字而占有的时候,或许你读到了心里。
我要说的这个情节,便是郑念女士站在南京西路上,看着自己女儿所坠亡的上海体委大楼,内心悲怆。她的女儿被定于自杀的名头,可是郑念清楚的知道,这个时代的自杀怎么可能简单到只是因为不想活了。她在牢狱中因为别人透露的星点消息不断揣测女儿的情况,直到席,这个唯一来接她出狱的女人出现,她才完全绝望。她头脑空白,当她手里拿着厂里人给她的女儿的日记,她的心在流血。
我突然想到我拿着姥爷的遗物,一块老旧的手表,攒在手心,硌的我手心发疼。
写到这里不知道怎么继续了。断断续续一个月,写出了这些前言和后语不搭得文字,不知道怎么说。
最后附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凡事总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财产并不重要。想想我那些古董,在属于我以前,不知被多少人拥有过,经历过多少战争和天灾人祸。我之所以能得到它,是因为有人失却了它。当它们为我所拥有时,我可以玩赏它们,现在,我失却了它们,就让别人去玩赏它们吧。人生本就是个过渡,财产并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