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吧 关注:550贴子:12,086
  • 2回复贴,共1

【技术】:李守汉的新式后装燧发滑膛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第六百五十四章 国之重器中提到:
何五升设计的这款枪,倒是颇为符合李守汉的要求,而且,原型枪也经过士兵的演示,颇为符合那一次战役总结会上,众人所提出的针对辽贼们的深沟高垒长壕碉堡的战术需要。
这个火铳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卧姿状态进行装填!
一个用呲铁钢制成的可立起的弹膛。弹膛前方是个缩口,可以嵌入枪膛后部,发射药爆炸后缩口膨胀,封闭燃气从后膛漏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固定在枪上的金属弹壳。士兵们采用南粤军眼下通用的纸壳定装弹,可以很轻松的在卧姿状态下装填完成。而且,因为是后膛装填,省去了用通条夯筑结实弹丸与发射药二者之间的步骤。更是提高了不少速度,差不多立姿装填三发的话。卧姿可以装填四到五发。只不过,枪管却是未必能够经受得起那么频繁的发射,发烫的枪管不允许如此连续密集的发射。
几个闻声赶来的近卫旅军官也是饶有兴趣的抢过士兵手中的原型枪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起来,并在工匠们的帮助之下兴致勃勃的开始熟悉起这杆新火铳来。
与之前的火铳截然不同的装填方式,让他们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
“二、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将弹膛外旋立起!”
“三、检查弹膛底部火门!”
“四、将纸壳内的发射药倒入弹膛。完成装填发射药!”
“五、塞入弹头!”
“六、转动曲柄,弹膛回位,嵌入枪管,完成闭锁!”
在工匠和士兵们的口令下,几个近卫旅的军官干脆也和负责试验的兵丁一起。采取卧姿进行装填,模拟在面对辽贼和其他敌人的沟壕工事之中发射出来的箭矢弹丸下进行装填弹丸、发射的全套动作。
有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款基于佛郎机的子铳原理设计出来的新铳,同历史上出现过的卡曼尔莱德(kammerlader)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尔莱德枪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击发,仍旧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从卡曼尔莱德枪的线膛变成了滑膛。
历史上,卡曼尔莱德枪算是一款比较悲催的步枪,列装的时候,德莱赛击针枪已经出现,而且产量很低,总计几十款改进型,但是产量却只有四万多支,至于装备的军队范围更是只有挪威陆海军和瑞典海军装备。
但是,生不逢时并不代表着卡曼尔莱德枪的性能不好。相反,它所特有的设计和装填方式与德莱赛击针枪相比,虽然速度慢,但基本解决了后膛漏气的问题,使卡曼尔莱德枪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优于德莱塞针枪。 1861年比利时举办了一场高精度军事步枪的射击竞赛,结果证明参赛的卡曼尔莱德m1860是当时最精准的步枪之一。卡曼尔莱德枪早期使用球形弹,后来采用锥形弹,1855年后全部型号改用米尼弹。
眼下,何五升拿出来的这款新铳,便是他根据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和李守汉对他的提示,鼓捣出来的猴版卡曼尔莱德枪。
击发改燧发,线膛变滑膛。唯一没变的是依然用的是米尼弹。
米尼弹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反正只是弹丸而已。索性便一步到位了。
=================
笔者有几点疑问:
先声明,本人不是挑刺,更非吐槽!就技术问题提出几点疑问,仅此而已。
=============
1、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
“有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款基于佛郎机的子铳原理设计出来的新铳,同历史上出现过的卡曼尔莱德(kammerlader)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尔莱德枪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击发,仍旧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从卡曼尔莱德枪的线膛变成了滑膛。”
----------------
弹膛下方设置击锤?诚然历史上的卡曼尔莱德步枪确实也是下方设置击锤,但是人家那是因为用的火帽,可以说无论哪个方向设置传火孔用击锤打击火帽都是可以的。



那书中的燧发枪机机构怎么设置的?说击锤也是设置在下方?实在是不明觉厉
一般燧发枪需要燧石撞击火镰盖板刮出高温铁星粒子来点燃药锅中的引火药,引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通过传火孔点燃主装发射药,推动弹丸前进。虽然猪脚也是山寨的卡式步枪,但是用燧发枪机机构,那么,问题来了,燧石在什么地方?药锅和盖板这么设置?引火药这么装填???
-----------------------
2、
“眼下,何五升拿出来的这款新铳,便是他根据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和李守汉对他的提示,鼓捣出来的猴版卡曼尔莱德枪。
击发改燧发,线膛变滑膛。唯一没变的是依然用的是米尼弹。”
“米尼弹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反正只是弹丸而已。索性便一步到位了。”
----------------
击发枪就不说了,结构上更简单,但是燧发枪机机构怎么在卡曼尔莱德步枪上设计真的很不好脑补。。。
这些就不说了,但是滑膛枪用米尼弹?
还没什么技术难度??
既然没什么技术难度直接上后装线膛枪不是更简单???
3、米尼弹是尖头弹用于滑膛枪的结果就是出膛后迅速翻滚,除非将弹丸经过优化处理。
############
作者的军事知识水平真够白的,我估计连卡曼尔莱德步枪步枪的射击过程都不知道,就直接照抄了。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弹膛下发击锤,请问:药锅和传火孔怎么设计???燧发撞击装置怎么设计???
“二、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将弹膛外旋立起!”
“三、检查弹膛底部火门!”又是底部火门。。。。。擦
“四、将纸壳内的发射药倒入弹膛。完成装填发射药!”
“五、塞入弹头!”
“六、转动曲柄,弹膛回位,嵌入枪管,完成闭锁!”
这就完成了???点火药呢,被作者君吃了???
===============================
所以说,我觉得作者的脑洞枪真的很有问题,很不科学。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进,下楼放图。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6-04-27 12:29回复
    欢迎各位拍砖指正。。。。。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6-04-27 13:29
    收起回复
      查到的历史上的霍尔步枪射速9发/分钟,比前装燧发枪强大太多了。
      http://guns.wikia.com/wiki/M1819_Hall_rifle
      究其原因,在于操作过程中省去了通条装弹抽插的时间。
      前装枪的装填:
      1、拿出子弹,咬开纸壳,倒入引火药,合上火镰盖板。
      2、把枪竖直。
      3、倒入主发射药和弹丸,拔出通条,压紧弹丸火药,拔出通条,再插进枪管下面收束管。
      4、瞄准射击。
      霍尔步枪的装填:
      1、拿出子弹,咬开纸壳,倒入引火药,合上火镰盖板。
      2、扳开后膛,装入火药子弹。
      3、合上弹膛,瞄准射击。
      其中燧发枪装填是很费时间的,30秒一发是合格,战场上的平均射速。能达到20秒一发算是熟练,15--10秒一发是精锐中的精锐。
      ---------------
      另外,这种活弹膛的后装枪的优势就是持续射速高。
      燧发枪的枪管是尾端封闭的,发射后没有对流,热量集中在枪管尾部升温很快,所以一般的燧发枪连续射击的次数有限,超过十几发连续射击就要停止射击来冷却枪管。
      但是霍尔这种后装枪不同,它的枪管与活弹膛是分开的,每次射击后弹膛会打开,此时枪管是前后通透的,空气的流通性更好,便于热量的散发。且与弹膛分开后活弹膛也更容易散热。
      因此,这种后装枪的射击持续性更高。
      当然由于本身射速的急剧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会削减射击持续性,因为后装枪散热性虽然好,但是热量的集聚速度同样也快。
      但是总的来讲是比前装燧发枪优势大的多。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6-04-29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