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到人间,国王宫中烹茶叶,众生亦能获吉祥。
——《汉藏史集.茶叶的种类》
酥油茶的味道,有奶的腻膻,有藏盐的咸,还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腥,比不得蒙古奶茶容易入口。不过据说很多内地人喝惯了也会离不开它的滋味。我想那种味觉迷恋之旅大概类似于爱上黑咖啡的过程罢,何况它又可以对抗高原反应,丰盈体力,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我们的高反原不强烈,所以没有硬着头皮坚持去爱它,于是——这种茶至今仍是喝不惯的。
但这酥油茶中蕴藏的故事却是不得不说的。它非常迷人,并且伟大。酥油茶的历史简直是西藏史的一个缩影,里面有贸易、战争、文化大融合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姿势。西藏像个映在高空的星球,最乐意吸允散落四地的光华。并不盛产的珊瑚、松石、蜜蜡在这里被奉为世代相传的宝石。并非原生的佛教在这里被奉为全民的信仰。并不出产的差,在这儿是“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藏区并不产茶。但茶叶传入吐蕃以后, 到了宋朝的时候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王圻《续文献通考明万历刊本,元明史料丛编一》)。藏民对茶的这种推崇和依赖,引发了千百年来无数“马帮”为之涉水跋山,付出的代价,真真是血、肉以及生命。艰辛的茶道没有阻止藏民对茶的爱,直到这份荡气回肠的爱沦为臣服于外族的工具。自唐起的皇朝各个世代,皇帝们都对与西藏的“茶马互市”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到了明朝,输茶已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发展到“以茶驭蕃”的地步。
于是“酥油茶”这三个字击节嘹响,百转千回。“酥油”是藏区自产的,茶是汉区舶来的,二者融在一起,便有了这不同寻常的浓郁之味。可见马克思的话有时非常真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酥油茶即是古代中原农耕民族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游牧民族这两种不同类型经济区域之间调剂余缺的典型例子。
如此我们换换视角,寻一寻“酥油在汉茶在藏”的滋味,岂不甚好。
——《汉藏史集.茶叶的种类》
酥油茶的味道,有奶的腻膻,有藏盐的咸,还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腥,比不得蒙古奶茶容易入口。不过据说很多内地人喝惯了也会离不开它的滋味。我想那种味觉迷恋之旅大概类似于爱上黑咖啡的过程罢,何况它又可以对抗高原反应,丰盈体力,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我们的高反原不强烈,所以没有硬着头皮坚持去爱它,于是——这种茶至今仍是喝不惯的。
但这酥油茶中蕴藏的故事却是不得不说的。它非常迷人,并且伟大。酥油茶的历史简直是西藏史的一个缩影,里面有贸易、战争、文化大融合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姿势。西藏像个映在高空的星球,最乐意吸允散落四地的光华。并不盛产的珊瑚、松石、蜜蜡在这里被奉为世代相传的宝石。并非原生的佛教在这里被奉为全民的信仰。并不出产的差,在这儿是“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藏区并不产茶。但茶叶传入吐蕃以后, 到了宋朝的时候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王圻《续文献通考明万历刊本,元明史料丛编一》)。藏民对茶的这种推崇和依赖,引发了千百年来无数“马帮”为之涉水跋山,付出的代价,真真是血、肉以及生命。艰辛的茶道没有阻止藏民对茶的爱,直到这份荡气回肠的爱沦为臣服于外族的工具。自唐起的皇朝各个世代,皇帝们都对与西藏的“茶马互市”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到了明朝,输茶已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发展到“以茶驭蕃”的地步。
于是“酥油茶”这三个字击节嘹响,百转千回。“酥油”是藏区自产的,茶是汉区舶来的,二者融在一起,便有了这不同寻常的浓郁之味。可见马克思的话有时非常真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酥油茶即是古代中原农耕民族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游牧民族这两种不同类型经济区域之间调剂余缺的典型例子。
如此我们换换视角,寻一寻“酥油在汉茶在藏”的滋味,岂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