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8日,是我们哥俩和邓县城关的71名社会青年一块下乡50周年纪念日。
那个时候文革还没有开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还没有发表。当时的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城市负担,根据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动员城镇闲散劳力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我1965年初中毕业,高中也没有考上,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加上自己个子又小,找个小工活儿干的确很困难,就经常沦落为一个城里的闲散人员,总是遭受着失业的煎熬。其实就在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就有2批下乡的,哥哥去找居委会报名下乡,人家不允许,因为你们家是“吊山户”。因为户口不在城里也不在乡里,而是在自己手里,两下里都不认账,所以不行。到了66年春天,大约是因为动员下乡的人数不够,不能完成任务,大概是经过请示地委同意,后来才允许我们充数下乡。我们当时的称呼只是“城镇下乡青年”,而不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我们凭着一张招待的电影票,在县电影院看一场对于电影《东方红》,第二天上午我们便乘坐2辆解放牌卡车,披着当年的阳光迎着当年的春风,到达邓县刘集公社户周大队青年林场。
下乡了,每天都有活干了,就不失业了,至于大伙吃了多少苦,受了后来招工、上班,大家各奔东西,便不知去向。
50年已经过去,我的这帮弟兄,论年岁也都在70左右,不知道他们如今过得怎样?真的,我好想念他们。我有心回去,希望跟大家在一起聚聚,也不知能找到几个。
唉!这也只能作为一个愿望吧!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