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92,628贴子:791,460
  • 3回复贴,共1

古风背景下的少女推理——评《元年春之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一下小说当中隐含的时代背景,“天汉”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八个年号,非常符合刘彻性格的霸气年号。
现在进入正文,首先感谢斜阳院姐姐赠书于我,并因此有了见面的机会。能够拜读姐姐大作,并有如此美妙的阅读体验,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此留下一些对小说的一些拙见,算是我对作者和小说的敬意吧。
这几年,就我个人的观察来说,原创推理其实是有发展,跟七八年前相比,其实作者的数量和作品的类型都是有提升的,之前的《黑曜馆事件》让我对国产奎因流推理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今《元年春之祭》又刷新了我对古风炫学推理的看法。
兵籣、幄幔、襜褕,其实初看这本书我是有点崩溃的,太多现代汉语已经不常出现的古语词了,虽然可能为了符合时代背景和古风的意境,这样亦无可指摘。但这本书显然不是一本对普通读者来说很亲近的推理小说。
后面的炫学体现得越发明显,大量对楚辞、诗经和易经的解答让我们这些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读来确实头大,特别是这种先秦文学实在和白话文差距太大了,看起来真的只能是不明觉厉。姐姐在这里是显然是在沿袭京极夏彦和艾伯托艾柯的做法,用他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历史和古文做着自己非常另类的解读(比如对屈原性别的新解)。这种解读其实是一种非常游戏的心态,就像艾柯在《傅科摆》里面用真实的史料杜撰的虚假的阴谋一样,这是一种理论真实但显然不是历史真实。而且在这里面姐姐还埋了一些今人才能懂的小梗,比如对于“辛亥”的解释,读者们看完应该都会会心一笑吧。
应该来说这本《元年春之祭》相比与之前水天一色或者是远宁的古风推理来说,相对来说对plot的追求是比较小的,像《乱神馆记》那样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大量的红鲱鱼,在本作里面是看不到的。小说更多追求还是不可能犯罪、死亡留言、真凶的误导、另类的犯罪动机这些本格推理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并且用多重解答和挑战读者把小说包装得非常hardcore,我觉得这对本格迷来说是一大福音。但对本格以外的读者来看可能就未必是多么欣喜的做法了。
我觉得对这本书的创作影响最深的作家有两位,一个是麻耶雄嵩,一个是三津田信三,麻神自不必说了,里面名侦探的设定像极了他的推理名作《独眼少女》里的名侦探御陵御影。而且中间那重伪解答很明显是从麻神某作的解答里面脱胎而来的。而小说最终的伏线流推理和隐藏真凶的解答则一股小三三的味道。作者并没有打算在小说中使用多少复杂机械或者心理诡计,而是通过盲点和伏线把真凶隐藏起来,这其实是一种十分古典的做法,应该来说是完成得不错的。而且个人本作的动机比起《独眼少女》里面那个另类动机虽然都很奇怪,但还是相对更合理一点,前文给的伏笔也更多一些。
其实通读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葵和露申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那些对话真没有百合暗示?(我想一定是有的)再加上文中大量少女角色,这就是少女推理吧。这样风格的推理小说在原创圈子里还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本格迷们一定要看,绝对是值得一看的佳作,不过还是稍逊于《黑曜馆事件》以及《乱神馆记》这样的作品。本作是否对推理初心太过不亲近呢?还是存留一些疑问的。


IP属地:福建1楼2016-04-30 19:21回复
    这世上居然有还不如《黑曜馆》的书存在


    2楼2016-05-01 13: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