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生产过程中产生植株萌蘖现象较为常见,并多发生于西芹生产。芹菜萌蘖发生部位于短缩茎大叶柄间(节间),造成植株丛生状,植株向上生长受阻。西芹相对于实芹(指本芹)植株高大且生长速度快,加之近些年生产者在中期广泛使用赤霉素促长,实际使用浓度普遍高(适宜浓度不应高于50PPM,即十万分之5),这种情况在以生产大芹菜为主的地块尤其明显,且萌蘖量与定植密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株距越大萌蘖越多。种植大芹菜株距多以15-20厘米,株距20厘米与15厘米比较萌蘖增加约30%,因此对于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市场要求,选取适宜本地气候类型的株距显得十分重要。建议对于萌蘖苗去除萌蘖要提早进行(除蘖次数不少于3次),采取田间人工去除萌蘖的方法,不使萌蘖长大,使营养集中于大叶柄内。芹菜在没有封垄阶段一般每周进行一次,至封垄结束。另外,芹菜喜弱光,采取生长中期增加遮阳措施,对于控制萌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具有降低田间温度的作用,并对促进芹菜直立生长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