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的人生太过独特,她擅长站在绝对主观角度,讲述她的自身经历。但由于她的经历太过小众,她的发言也往往太过主观,流于表面,观点不具有普适性。喜欢她的人会更加喜欢,反之亦然。因而,她的发言很难左右现场局势,改变票数。只会让认同的人更加认同,不认同的人反而容易找到反证,去更加不认同。
马东的辩论阶段庖丁解牛,层层深入,逻辑缜密。像是一道证明题。先假定一个范围A(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你一旦接受他这个范围A,就陷入了他的逻辑顺序)之后,证明A包括B,最后证明A不是这样,所以B不是这样。他的主持阶段,应变之快,控场之强令人赞叹,常常从别人的发言中找出契合来宾的笑点,制造话题。当然念广告的能力,已入化境。
蔡康永胜在辩论技巧,擅长将一件事引入生活的例子,上升到生活经验。然后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偷换概念于无形。乍听有理,细思还是能发现其破绽。他的发言,无论观点,都让人很舒服,放松对他的警惕。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寻找到全场双方都没有提到的点,类比入生活中的实际,化繁为简。基本落脚点在于“人生从来不是用来征服的,而是用来相处的”。
高晓松与蔡康永正相反,(这也是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他用磅礴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压垮你的论点,用事实或史实证明,你发言的谬误。把一个问题升华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的高度。但却不是用艰涩的学术语言,而是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不过在他面前慎引名人例传。常常你引用的某个名人例子,就住他们家对门,或者昨天刚跟他吃过饭。基本落脚点在于“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