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交手,两番大败,曹操被贾诩打怕了。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不想再打张绣了,他还是想说服张绣投降。此时,袁绍也派人来和张绣结盟。
账面实力上分析:袁绍强,曹操弱。
情感上分析:袁绍与张绣无仇无怨,曹操和张绣有夺婶杀子之恨。
地理上分析:袁绍遥远,曹操相邻。张绣要是投降袁绍和强者南北两面夹击,曹操危矣。
但贾诩却把袁绍的使者给骂走了,劝说张绣还是要投降曹操,认为投靠曹操有三大好处:
一、曹公奉天子明诏讨伐天下,这和当初自己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战略构想是一致的,曹操有眼光,有前途,占据政治优势。
二、袁绍强盛,我们弱小,因此袁绍肯定不会重视我们。袁绍此人对自己的兄弟(袁术)都不厚道,何况我们外人。曹操不一样,他与袁绍比还很弱,还要求生存发展。所以,他需要我们,会看重我们。我们这时摒弃前嫌投靠他无疑雪中送炭,他必定感激不尽。
三、曹公这个人不简单,有得天下之志,为了名声,他能够做出牺牲,能够先公后私,他会宽待我们。
张绣很难理解啊,杀了别人的儿子,还是长子,然后放下刀枪,走到别人面前,接受别人处理。贾先生,你这个建议太冒险了吧。
贾诩对张绣说,曹操儿子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损失不可挽回。但接受我们投降曹操却可以收获地盘和兵马,将军和谋士,更可以收获心胸广阔、诚待人才的名声。正因为都知道我们杀了他儿子,如果还能接受我们投降,更能体现曹操胸怀天下,礼贤下士,他才更不能杀我们,否则就是因私废公,这笔生意,曹操是赚大了。所以,放心投降吧。
果然,曹操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让儿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成亲家。
对于大功臣贾诩,曹操是感恩戴德。他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于是拜贾诩为执金吾,并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此时的贾栩,人生已过大半。他过去辅助的主公,都是三流角色,都是过渡人物。这一点他很清楚,但他没有刻意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是尽忠职守而已。现在他已经找到了终生的靠山,和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