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容的藏经阁吧 关注:13贴子:396
  • 14回复贴,共1

【个人总结】20160507马家短兵交流会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5-08 13:11回复
    昨日有幸与华师国术社进行了短兵交流赛,华师国术社的指导老师是马廉祯老师(马明达先生之子)。
    通过昨日的交流,对“短兵”这项运动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总结一下。


    2楼2016-05-08 23:58
    回复
      通过之前的了解,与昨日的交流,先总结一下我个人对于短兵运动的认识:
      “短兵”的原有意义泛指武术中一切短器械,刀剑鞭锏棍,均在此列。而短兵运动,我觉得是将传统短兵技术中,最可体现于“竞技体育”这一形式中的某些因素提取出来,支撑起了整个短兵运动的构架。就昨天的交流而言,看到的体现得最多的,应该就是速度、反应、时机三者。通过这三种能力的强化训练,达到短兵竞技的要求。
      这样的模式,优点在于利于竞技化、规范化、大众化,也使得浩瀚的传统武术兵器格斗有了一个能够直观对比的系统。
      缺点,则在于仅仅体现了传统兵器格斗中这些最“竞技化”的因素,而少了某些更微妙的东西,导致的结果是短兵比赛表现出直接的力与美,而失去了更多难以为大众察觉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短兵运动,是将传统短兵器械格斗“放大化”的运动。将动作、技术等放大之后,细节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表达了。


      3楼2016-05-09 00:41
      回复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部分,是短兵运动现有的规则。
        现有的规则可用一句话概括:先明确击中者得分,击中对手后短时间内被反击中则均不得分。在这种规则模式下,短兵运动员在竞赛中体现出几大问题:“明确击中”,导致短兵运动不得不大量使用大开大合的劈砍技术,攻击的部位亦集中在躯干、四肢根节等比较明显的部位,而诸如点、崩等技术因为容易导致判定不明,而被有意无意地较少使用,手指这样的部位亦因易导致判定不明而较少被主动攻击;
        “先”,导致双方选手对于速度与时机的强烈追求,奋勇争先,强化攻击意识,而淡化防守意识;
        “击中对手后短时间内被反击中则均不得分”,导致短兵中最有效的防守手段变成“当我觉得你这一剑会击中我的时候,我则马上反击你一下即可”,这样的防守意识,显然是规则导致的极不合理的习惯。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规则,与短兵运动原本定位的“大众竞技运动”的定位是相符的。也恰恰因此,导致了规则改革的巨大难度。


        4楼2016-05-09 00:51
        回复
          另外要总结一下短兵运动对于自由剑击者的训练意义:
          首先肯定是强化了速度、反应、时机等竞技向能力,以及身体因素,这些因素无疑也是自由剑击中很重要的组成因素;
          其次强化某些=在自由剑击中攻击被动的人的攻击意识;
          再次强化“攻击有效性”的概念,对于在自由剑击中有某些坏习惯的人有奇效,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一些重击能力(主要是意识上的提高)。
          当然,自由剑击者若进行短兵运动训练,在心态上可以自己做出调整,摒弃一些因为规则导致的不良意识。


          5楼2016-05-09 00:56
          回复
            最后要提的一点是,在短兵交流之后,我们与短兵运动员们使用真剑手感的rsw武器进行了自由剑击活动,在这一部分,可以看出短兵运动员们虽然是初次接触自由剑击,但短兵训练带来的身体优势,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个人觉得,在国内无法接触其他系统的武术训练的同好们,短兵亦是一个不错的入门训练选择(当然注意自己的心态,某些习惯问题自己把握)。


            6楼2016-05-09 01:00
            回复
              好,总结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放一些视频。
              首先是交流活动中的高潮:短兵冠军VS剑道冠军。
              视频来自:优酷


              7楼2016-05-09 01: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