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部分,是短兵运动现有的规则。
现有的规则可用一句话概括:先明确击中者得分,击中对手后短时间内被反击中则均不得分。在这种规则模式下,短兵运动员在竞赛中体现出几大问题:“明确击中”,导致短兵运动不得不大量使用大开大合的劈砍技术,攻击的部位亦集中在躯干、四肢根节等比较明显的部位,而诸如点、崩等技术因为容易导致判定不明,而被有意无意地较少使用,手指这样的部位亦因易导致判定不明而较少被主动攻击;
“先”,导致双方选手对于速度与时机的强烈追求,奋勇争先,强化攻击意识,而淡化防守意识;
“击中对手后短时间内被反击中则均不得分”,导致短兵中最有效的防守手段变成“当我觉得你这一剑会击中我的时候,我则马上反击你一下即可”,这样的防守意识,显然是规则导致的极不合理的习惯。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规则,与短兵运动原本定位的“大众竞技运动”的定位是相符的。也恰恰因此,导致了规则改革的巨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