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省开支,近年来巴城的“油改气”车辆越来越多。然而,晚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受私自违规改装、气瓶逾期未检测等因素影响,车载气瓶的车辆已逐渐成为威胁巴城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
巴城每月新增40 辆车“油改气”
27 日中午,在巴城江北大道东段,一辆没关后备箱的私家车在路上行驶,后面装着一个大气罐,类似的场景在巴城十分常见。驾驶员江先生说,2 个月前,他将车辆“油改气”,目的就是为了省钱。江先生的车是1.6 排量,一公里要花6 毛多的汽油,而用天然气一公里才投3 毛左右。“烧油不划算。”江先生告诉晚报记者,近年来,随着“油改气”车辆增多,在巴城的加气站,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出租车、私家车排队加气的现象。巴运集团维修分公司经理燕顶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巴城的油气改装车辆至少有4000 台,而且还在以每个月40 辆左右的速度增长。
“我们平时使用气瓶加满气的工作压力是20Mpa(200 公斤压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气罐内有一粒沙子,打开阀门时喷出的沙子可以轻易击穿人的头颅。”燕顶说,“油改气”需要加装一个供应燃料的车用燃气瓶,而作为充装易燃易爆压缩天然气的特种设备,在安装、充装、使用和检验等环节稍有疏漏,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车辆报废,因此,不规范的“油改气”对巴城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三大情形存安全隐患
有关专家介绍,“ 油改气”车辆燃气瓶发生安全事故,大多源于气瓶逾期未检测、车主私自违规改装、充气环节漏洞多等因素。
根据相关政策,“油改气”的车辆要每两年审定一次,气瓶要每年检定一次,主要是查看车辆的装置是否松动、软管是否老化、瓶子有无漏气、碰刮、磨损的现象,但目前巴城大多数车用气瓶都面临着气瓶逾期未检测、检测走过场的情形。
“油改气”技术难度并不高,但要保证车辆安全问题,就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并要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但在巴城仅有两家这样的企业,且价格比外地略贵,所以许多人选择到外地或小型修理厂改装。“为节约成本,部分人还可能会使用劣质气罐或再生罐,但车用气瓶的内部压力比较高,如果压缩天然气罐在承压强度方面有缺陷,很可能发生意外。”燕顶介绍,为避免这种情况,我省规定,“油改气”不能异地进行,否则将面临年检不过关、加不到气的尴尬,但在我市,那些在外地或私下改装的车辆照样能过年检、能加到气。“本地正规企业改装的车辆会拥有电子标签,加气时一扫就能得到相关信息,但很遗憾一些加气站并未严格按照这项规定执行。”据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油改气”车辆的监管横跨多个部门,致使一些管理上存在缺陷。
无电子标签 改装车辆将加不到气
据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车用气瓶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使用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排查消除事故隐患,该局决定从本月起至7 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车用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充装、安装和使用单位等车用气瓶从业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
根据规定,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车用气瓶,将严禁充装:①未经使用登记或者与使用登记证不一致的;②对持巴中本地车牌并持异地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以及有电子标签但信息不符的CNG 汽车一律不得充装;③外地牌照的CNG 汽车无电子标签的,应核对《气瓶使用登记证》上信息与实际车辆信息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充装,并做好记录;④超过检验期限的、定期检验不合格的或者报废的;⑤首次充装或者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者抽真空处理的;⑥ CNG 汽车进入气瓶充装站前,所有随车人员必须下车(驾驶员本人除外),否则不得入站充装;⑦对气瓶及其燃气系统安全性有怀疑的;⑧其他危及安全情况的。该负责人提醒驾驶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气瓶,并对车用气瓶每日自行检查,在定期检验有效期满前向检验单位送检气瓶,不得对气瓶瓶体进行焊接和更改气瓶的钢印或者颜色标记,不得使用已报废的气瓶,不得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气或残液,违者将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处理。
巴城每月新增40 辆车“油改气”
27 日中午,在巴城江北大道东段,一辆没关后备箱的私家车在路上行驶,后面装着一个大气罐,类似的场景在巴城十分常见。驾驶员江先生说,2 个月前,他将车辆“油改气”,目的就是为了省钱。江先生的车是1.6 排量,一公里要花6 毛多的汽油,而用天然气一公里才投3 毛左右。“烧油不划算。”江先生告诉晚报记者,近年来,随着“油改气”车辆增多,在巴城的加气站,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出租车、私家车排队加气的现象。巴运集团维修分公司经理燕顶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巴城的油气改装车辆至少有4000 台,而且还在以每个月40 辆左右的速度增长。
“我们平时使用气瓶加满气的工作压力是20Mpa(200 公斤压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气罐内有一粒沙子,打开阀门时喷出的沙子可以轻易击穿人的头颅。”燕顶说,“油改气”需要加装一个供应燃料的车用燃气瓶,而作为充装易燃易爆压缩天然气的特种设备,在安装、充装、使用和检验等环节稍有疏漏,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车辆报废,因此,不规范的“油改气”对巴城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三大情形存安全隐患
有关专家介绍,“ 油改气”车辆燃气瓶发生安全事故,大多源于气瓶逾期未检测、车主私自违规改装、充气环节漏洞多等因素。
根据相关政策,“油改气”的车辆要每两年审定一次,气瓶要每年检定一次,主要是查看车辆的装置是否松动、软管是否老化、瓶子有无漏气、碰刮、磨损的现象,但目前巴城大多数车用气瓶都面临着气瓶逾期未检测、检测走过场的情形。
“油改气”技术难度并不高,但要保证车辆安全问题,就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并要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但在巴城仅有两家这样的企业,且价格比外地略贵,所以许多人选择到外地或小型修理厂改装。“为节约成本,部分人还可能会使用劣质气罐或再生罐,但车用气瓶的内部压力比较高,如果压缩天然气罐在承压强度方面有缺陷,很可能发生意外。”燕顶介绍,为避免这种情况,我省规定,“油改气”不能异地进行,否则将面临年检不过关、加不到气的尴尬,但在我市,那些在外地或私下改装的车辆照样能过年检、能加到气。“本地正规企业改装的车辆会拥有电子标签,加气时一扫就能得到相关信息,但很遗憾一些加气站并未严格按照这项规定执行。”据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油改气”车辆的监管横跨多个部门,致使一些管理上存在缺陷。
无电子标签 改装车辆将加不到气
据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车用气瓶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使用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排查消除事故隐患,该局决定从本月起至7 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车用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充装、安装和使用单位等车用气瓶从业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
根据规定,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车用气瓶,将严禁充装:①未经使用登记或者与使用登记证不一致的;②对持巴中本地车牌并持异地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以及有电子标签但信息不符的CNG 汽车一律不得充装;③外地牌照的CNG 汽车无电子标签的,应核对《气瓶使用登记证》上信息与实际车辆信息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充装,并做好记录;④超过检验期限的、定期检验不合格的或者报废的;⑤首次充装或者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者抽真空处理的;⑥ CNG 汽车进入气瓶充装站前,所有随车人员必须下车(驾驶员本人除外),否则不得入站充装;⑦对气瓶及其燃气系统安全性有怀疑的;⑧其他危及安全情况的。该负责人提醒驾驶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气瓶,并对车用气瓶每日自行检查,在定期检验有效期满前向检验单位送检气瓶,不得对气瓶瓶体进行焊接和更改气瓶的钢印或者颜色标记,不得使用已报废的气瓶,不得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气或残液,违者将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