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战总方略
秦统一中国,最先采取吞食渐进的政策,其过程已详述于前面各篇中。简单来说,秦孝公时代,在于略定关中地域。在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时代以至秦始皇初年,则逐渐吞食,扩地北路达于上郡、太原、上党;中路达于荥阳、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地区)并远展至东郡(今河南省淇县、滑县、封邱一带);南路达于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地区)、黔中郡(今湖南省沅陵地区)。
秦始皇10年,公元前237年,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决定作急进并灭六国的政策,这时其作战路线大致有以下三案:
北路:先由太原、上党、河内地区进攻赵国,灭取赵国后或转向魏国;或北攻燕国。
中路:先由伊洛地区攻取魏国、韩国,再东攻齐国或南攻楚国。
南路:先由宛、邓地区进攻韩国。灭取韩国后,会南郡之师进攻楚国,再转而进攻魏国、齐国。
以上三种作战路线,自以由北路进攻,最为妥善。因为在北路作战时,其右冀伊洛地区,可凭依嵩山及伏牛山脉的掩护,魏、韩、楚无法威胁其后方。而且可利用渭河水道,便利运输与补给。反之如取中路与南路,则赵国可反攻太原与上党地区,进而西越黄河,威胁关中后方。
始皇采取的是北路作战方略。他于北路作战完成后,再转向中路、南路进攻。
2、灭赵
始皇既采取北路进攻六国的方略,于是遂展开伐赵之战。秦伐赵之战,完全由王翦主持,起于秦始皇11年,公元前236年,迄于始皇19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时止,前后共历9年,大战凡3次。
1、王翦首次伐赵
(1)王翦首次伐赵的作战方略:王翦首次伐赵作战方略,是以主力军由上党地区(今山西省东南部晋城以北地区)越太行山高台地进攻赵都邯郸的西方及北方;而以一部军由南阳(今河南省沁阳)沿太行山东南麓邺邑安阳(今河南省安阳)之道进攻邯郸的南方。
始皇11年冬,赵悼襄王正用兵伐燕,王翦遂发动伐赵之战。其部署如下:
第一路(主力军)共两军,集中于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地区)。王翦自率一军由上党进攻太行山山脊的阏与(今山西省黎城东北),克之。
杨端和率一军由上党进攻辽阳(今山西省辽县南),克之。
第二路(一部军)一军,由桓龁率领,集中于南阳。由此进攻邺邑、安阳,克之。
秦两路军总兵力约30万人。
(2)赵军的作战方略:赵军抵御秦军,也分为两路。西路以李牧为将以抗王翦;南路以扈辄为将以抗桓龁。赵军总兵力约20余万人。
(3)两军作战经过:秦赵双方主力军在太行山高地;双方一部军在漳河两岸作战。双方均甚坚强,因此成相持之势。旋即罢兵休战,各保疆域。
秦始皇12年,公元前235年,赵悼襄王卒,子迁立,是为幽缪王。幽缪王之母为一娼妓,有宠于悼襄王,悼襄王因此废立其嫡子嘉而立之。迁为一愚暗之主,其无行闻于全国。
始皇13年,公元前234年,秦桓龁军再度进攻南部的赵军。桓龁因正面进攻,阻于漳河之水,乃由漳河下游渡过漳河,迂回扈辄军之左侧背,攻取邯郸东南方的平阳(今河南省临漳东),遂击败扈辄军,斩首10万人,扈辄阵亡。
扈辄军既败没,赵王乃迅速调李牧军转用于南方,施行反攻,复与秦桓龁军战于宜安(今河北省成安)、肥下(今河北省肥乡县西)。秦桓龁军败,退保安阳。
次年,赵将李牧复回西路,秦桓龁军再度乘机夺回宜安、平阳与武城(今河北省磁县)等地。
2、王翦二次伐赵
(1)王翦二次伐赵的作战方略:王翦以第一次伐赵,主力军经由上党东方的太行山高台地,为李牧军所阻。乃改变作战方略,主力军改由太原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以一部军仍由邺邑、安阳以攻邯郸之南。
(2)赵李牧的作战方略:赵李牧判断秦军再度进攻赵都邯郸,或将北出井陉关。乃移其主力军于井陉关,而以司马尚分率一路军于邯郸之南,以御桓龁军。
(3)两军战斗经过:秦始皇15年,公元前232年,秦王翦军再伐赵,王翦自率主力军由太原进攻井陉关,并攻取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准备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但为李牧军所阻,无法进出山隘。王翦的一部军由桓龁率领,仍循邺邑、平阳之道进攻邯郸之南,并为赵司马尚军所扼,未有进展。两军遂罢兵休战。
始皇因秦兵两次伐赵,均为李牧所扼,无功而还。乃阴遣人携重金赴邯郸,赂赵王嬖人郭开,使毁李牧及司马尚。始皇18年,公元前229年,赵幽缪王迁罢李牧及司马尚,而派赵葱及颜聚代将。李牧不受命,赵王捕而杀之,并废司马尚。
3、王翦三次伐赵
始皇18年冬,赵王既杀李牧,黜废司马尚,则以赵葱、颜聚代将,秦再发兵令王翦伐赵。王翦的攻赵方略,仍照第二次的作战方略。王翦自率主力军由井陉关攻邯郸之北,而以杨端和率桓龁之部由邺邑进攻邯郸之南。王翦主力军击破赵葱军直逼邯郸,并杀赵葱,颜聚亡去。秦王杨两军遂克邯郸,虏赵王迁,赵遂亡。
赵公子嘉(悼襄王的嫡子)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今山西省恒山山脉以北地区),自立为代王。赵亡国大夫颇有来归者。与燕合兵军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后至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始皇命王贲再攻燕,至辽东,虏燕王喜,遂转兵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秦始皇19年,公元前228年,王翦既灭赵,屯军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始皇亲至邯郸劳军,遂巡行太原、上郡各地以归咸阳。
王翦、李牧的用兵,可称敌手。史家以翦牧并称,良非无见,但其后成败异数者,是其主有明暗之分也。六国之亡,非无良将,惟多庸主,斯李斯之间得以肆行耳。
秦统一中国,最先采取吞食渐进的政策,其过程已详述于前面各篇中。简单来说,秦孝公时代,在于略定关中地域。在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时代以至秦始皇初年,则逐渐吞食,扩地北路达于上郡、太原、上党;中路达于荥阳、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地区)并远展至东郡(今河南省淇县、滑县、封邱一带);南路达于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地区)、黔中郡(今湖南省沅陵地区)。
秦始皇10年,公元前237年,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决定作急进并灭六国的政策,这时其作战路线大致有以下三案:
北路:先由太原、上党、河内地区进攻赵国,灭取赵国后或转向魏国;或北攻燕国。
中路:先由伊洛地区攻取魏国、韩国,再东攻齐国或南攻楚国。
南路:先由宛、邓地区进攻韩国。灭取韩国后,会南郡之师进攻楚国,再转而进攻魏国、齐国。
以上三种作战路线,自以由北路进攻,最为妥善。因为在北路作战时,其右冀伊洛地区,可凭依嵩山及伏牛山脉的掩护,魏、韩、楚无法威胁其后方。而且可利用渭河水道,便利运输与补给。反之如取中路与南路,则赵国可反攻太原与上党地区,进而西越黄河,威胁关中后方。
始皇采取的是北路作战方略。他于北路作战完成后,再转向中路、南路进攻。
2、灭赵
始皇既采取北路进攻六国的方略,于是遂展开伐赵之战。秦伐赵之战,完全由王翦主持,起于秦始皇11年,公元前236年,迄于始皇19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时止,前后共历9年,大战凡3次。
1、王翦首次伐赵
(1)王翦首次伐赵的作战方略:王翦首次伐赵作战方略,是以主力军由上党地区(今山西省东南部晋城以北地区)越太行山高台地进攻赵都邯郸的西方及北方;而以一部军由南阳(今河南省沁阳)沿太行山东南麓邺邑安阳(今河南省安阳)之道进攻邯郸的南方。
始皇11年冬,赵悼襄王正用兵伐燕,王翦遂发动伐赵之战。其部署如下:
第一路(主力军)共两军,集中于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地区)。王翦自率一军由上党进攻太行山山脊的阏与(今山西省黎城东北),克之。
杨端和率一军由上党进攻辽阳(今山西省辽县南),克之。
第二路(一部军)一军,由桓龁率领,集中于南阳。由此进攻邺邑、安阳,克之。
秦两路军总兵力约30万人。
(2)赵军的作战方略:赵军抵御秦军,也分为两路。西路以李牧为将以抗王翦;南路以扈辄为将以抗桓龁。赵军总兵力约20余万人。
(3)两军作战经过:秦赵双方主力军在太行山高地;双方一部军在漳河两岸作战。双方均甚坚强,因此成相持之势。旋即罢兵休战,各保疆域。
秦始皇12年,公元前235年,赵悼襄王卒,子迁立,是为幽缪王。幽缪王之母为一娼妓,有宠于悼襄王,悼襄王因此废立其嫡子嘉而立之。迁为一愚暗之主,其无行闻于全国。
始皇13年,公元前234年,秦桓龁军再度进攻南部的赵军。桓龁因正面进攻,阻于漳河之水,乃由漳河下游渡过漳河,迂回扈辄军之左侧背,攻取邯郸东南方的平阳(今河南省临漳东),遂击败扈辄军,斩首10万人,扈辄阵亡。
扈辄军既败没,赵王乃迅速调李牧军转用于南方,施行反攻,复与秦桓龁军战于宜安(今河北省成安)、肥下(今河北省肥乡县西)。秦桓龁军败,退保安阳。
次年,赵将李牧复回西路,秦桓龁军再度乘机夺回宜安、平阳与武城(今河北省磁县)等地。
2、王翦二次伐赵
(1)王翦二次伐赵的作战方略:王翦以第一次伐赵,主力军经由上党东方的太行山高台地,为李牧军所阻。乃改变作战方略,主力军改由太原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以一部军仍由邺邑、安阳以攻邯郸之南。
(2)赵李牧的作战方略:赵李牧判断秦军再度进攻赵都邯郸,或将北出井陉关。乃移其主力军于井陉关,而以司马尚分率一路军于邯郸之南,以御桓龁军。
(3)两军战斗经过:秦始皇15年,公元前232年,秦王翦军再伐赵,王翦自率主力军由太原进攻井陉关,并攻取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准备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但为李牧军所阻,无法进出山隘。王翦的一部军由桓龁率领,仍循邺邑、平阳之道进攻邯郸之南,并为赵司马尚军所扼,未有进展。两军遂罢兵休战。
始皇因秦兵两次伐赵,均为李牧所扼,无功而还。乃阴遣人携重金赴邯郸,赂赵王嬖人郭开,使毁李牧及司马尚。始皇18年,公元前229年,赵幽缪王迁罢李牧及司马尚,而派赵葱及颜聚代将。李牧不受命,赵王捕而杀之,并废司马尚。
3、王翦三次伐赵
始皇18年冬,赵王既杀李牧,黜废司马尚,则以赵葱、颜聚代将,秦再发兵令王翦伐赵。王翦的攻赵方略,仍照第二次的作战方略。王翦自率主力军由井陉关攻邯郸之北,而以杨端和率桓龁之部由邺邑进攻邯郸之南。王翦主力军击破赵葱军直逼邯郸,并杀赵葱,颜聚亡去。秦王杨两军遂克邯郸,虏赵王迁,赵遂亡。
赵公子嘉(悼襄王的嫡子)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今山西省恒山山脉以北地区),自立为代王。赵亡国大夫颇有来归者。与燕合兵军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后至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始皇命王贲再攻燕,至辽东,虏燕王喜,遂转兵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秦始皇19年,公元前228年,王翦既灭赵,屯军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始皇亲至邯郸劳军,遂巡行太原、上郡各地以归咸阳。
王翦、李牧的用兵,可称敌手。史家以翦牧并称,良非无见,但其后成败异数者,是其主有明暗之分也。六国之亡,非无良将,惟多庸主,斯李斯之间得以肆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