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记者,称他到哈市的农贸市场买牛腰子,却发现有两种在卖,无论价格还是外观都差别很大,一种30元每斤,另一种仅售11元每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发现市场上售卖的腰子竟然分后期加工的“包油”腰子和正常的“原油”腰子。
“便宜一半还带拐弯,都是胶粘出来的”
21日,记者走访哈市多家农贸批发市场,发现在不少牛羊肉销售摊位前摆放的冰柜里都有两种牛腰子。一种价格在每斤28元到30元不等;另一种价格每斤10元到12元不等。
记者来到一家摊位前,表示要买牛腰子,摊主立即询问:“要‘包油’的还是‘原油’的?”记者询问有何差别,摊主回答:“你要自己吃就买‘原油’的,如果是开烧烤店就买‘包油’的,‘包油’腰子价格比‘原油’的便宜一半还带拐弯呢。” 随后,记者又走访六七家摊位,询问两种牛腰子的区别,多位商家均直言相告:“‘包油’牛腰子是用‘胶’粘出来的。” 牛腰子也能用胶粘?记者再三询问下,一位摊主介绍说,他们销售的“包油”腰子不仅有牛腰子,还有羊腰子,但是是后期合成的。“用一种叫肉类粘合剂的添加剂,把牛油、羊油和掺了猪腰子的无油牛羊腰子粘在一起,其中掺的猪腰子越多,价格越便宜,最便宜的才10块钱一斤,稍贵的口感好一些的也有12元一斤的,买的量大还能优惠。”
市场一位摊主称,“包油”腰子都是从外地进货的,哈市本地没有加工点,“外地进便宜,发货地都是河北、北京那边,就是那边生产的,听说里面包的无油牛羊腰子,是从国外低价进口的,是他们加工剩下的部分,所以是碎块的,没有整个的。”
据这位摊主介绍,这些“净腰”蘸着粘合剂裹上牛羊肥油制作成的“包油”腰子,从外观上看,和直接取自牛羊内脏的“原油”腰子,在冷冻时是有很大差别的,但烤制以后就看不出太大差别了。“粘得相当结实,用手拽都拽不下来,烤的时候保证不会分离,到时候多撒孜然、辣椒粉之类的调料,顾客根本吃不出来。”另一位摊主则告诉记者,“包油”腰子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好几年了,比正常腰子多一层油脂,吃起来口感好,成本便宜,利润空间较大,所以倍受街边烧烤摊的青睐。“大家吃的路边摊,大部分用的都是包油腰子,饭店要求质检,路边摊不需要,压根没人查,他们烤串的都买这个。”
21日晚,记者在哈市几处夜市走访了多家街边烧烤摊,在7家烧烤摊中,有5家销售的是“包油”腰子。在南岗区测绘路上一家烧烤摊,记者看到有两种腰子串,摊主介绍,一种是冰冻的,另一种是新鲜的,价格一样。记者一再追问两种串为何外观完全不同,摊主承认所谓的冻腰子就是“包油”腰子,但强调“包油”腰子口感更好更香。记者提出想看看冷冻腰子的质检,摊主先是推说忘带了,随后承认:“这种包油的腰子是三无的,没处整质检报告。食客也爱吃这种油大的,利润也更大。”
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以普遍售价10元一串的“大腰子”为例,如使用每斤30元能制作6串的“原油”腰子,单串成本价为5元,每串毛利为5元(不算调料价格),而使用每斤10元的“包油”腰子,单串成本价为1块6毛左右,每串烤腰子毛利为8元多,使用“包油”腰子,每斤可比使用“原油”腰子多获利2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