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银河系有4个对称排列的旋臂,但美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银河系其实只有2个旋臂,它们分别是半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
银河系只有2个旋臂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大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天文学家罗伯特-本杰明说,他们提议改变的并不是银河系旋臂的位置,而是旋臂的主次分别。在本次美国天文学大会上,本杰明将介绍他与其研究小组的观测成果。该成果也是银河系演化过程的一部分。本杰明对记者说,以上3个星座是螺旋状银河最早确定的3条旋臂。摩根的上述观点曾在美国天文学大会上得到了热烈响应。本杰明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只根据银河系的一部分或只采用一种方法来绘制整个银河图。不幸的是,当不同群体的方法拿出来互相比较时,他们都互不承认,这颇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美科学家称银河系只有2个悬臂
对银河系的最新探测是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尖头式太空望远镜完成的,这种太空望远镜可以检测出红外光。所有发热物体均可发出红外线,红外线光波可以穿过尘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银河全景包括了80万张照片,共有1.1亿颗星星包含其中。通过计算星星的数目,本杰明和他的同事注意到在半人马座旋臂上星星的数目有所增多,但在人马座和定规座旋臂上则不然。根据发现,两条主要的旋臂分别是半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此项发现证实了一个天文学小组的早期发现,该小组认为银河系只有两个主要旋臂,这也是类银河星系的普遍结构。在这两条主要的旋臂上,既聚集着年轻明亮的恒星,也聚集着“星龄”很老的红巨星。
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小组使用无线电手段绘出了银河的结构,但对旋臂的形状和数目则看法不一。1951年,耶基斯天文台的天文形态学者威廉-摩根提出,银河是螺旋形的。根据摩根的说法,银河系有3条炽热恒星群组成的旋臂,分别是英仙座、猎户座和人马座旋臂。本杰明说,近年来,人们普遍坚持的是,银河系有4条主要旋臂,分别是定规座旋臂、半人马座旋臂、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太阳坐落在位于人马座和英仙座之间的一条小旋臂--猎户座旋臂附近。
旋臂理论仍存巨大争议
美国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星系,科学家按其形态把星系分为漩涡星系、棒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四类。其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漩涡星系和棒旋星系占80%,椭圆星系占17%,不规则星系仅占3%。银河系属漩涡星系,美国天文学家尤恩和油塞尔对辐射进行了实际探测。他们测定了红云的分布和运动,揭示了银河系的螺旋结构,同时发现许多河外星系也是螺旋结构。
科学家们此前发现,银河系有4条对称的旋臂,即靠近银河系中心方向的人马座主旋臂、猎户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太阳就位于猎户座旋臂的内侧。20世纪70年代期间,人们通过探测银河系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意外地发现了银河系的第四条旋臂,它跨越狐狸座和天鹅座。1976年,法国的两位天文学家还具体地绘制出了以上四条放臂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这是迄今最好的银河系漩涡结构图像。关于银河系存在漩涡结构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银河系自转引起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明,恒星围绕银心旋转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距离银心近的恒星运动速度快,离银心远的则速度缓慢,他计算出太阳绕银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220公里,绕银心一周要花25亿年。
有科学家对奥尔特的学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既然太阳绕银心转了约20周,旋臂应该缠得很紧,根本看不到旋臂。为此,1942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德布拉德提出“密度波”概念,后来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系统的密度波理论,初步解释了旋臂的稳定性。1982年,美国天文学家贾纳斯和艾德勒发表了令人震惊的新说法--他们通过对银河系434个银河星图的图表绘制,发现银河系并没有漩涡结构, 而只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零散旋臂,漩涡只是幻影,这是因为银河系各处产生的恒星总是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形成一种“串珠”,而不断产生的新恒星连续地显现着涡漩的幻影。
这种新学说对存在多年的旋臂说是一次严重的挑战。银河系到底存不存在旋臂,数量究竟有多少?是连续的、对称的旋臂还是零散的、局部的旋臂?到目前为止,这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银河系只有2个旋臂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大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天文学家罗伯特-本杰明说,他们提议改变的并不是银河系旋臂的位置,而是旋臂的主次分别。在本次美国天文学大会上,本杰明将介绍他与其研究小组的观测成果。该成果也是银河系演化过程的一部分。本杰明对记者说,以上3个星座是螺旋状银河最早确定的3条旋臂。摩根的上述观点曾在美国天文学大会上得到了热烈响应。本杰明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只根据银河系的一部分或只采用一种方法来绘制整个银河图。不幸的是,当不同群体的方法拿出来互相比较时,他们都互不承认,这颇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美科学家称银河系只有2个悬臂
对银河系的最新探测是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尖头式太空望远镜完成的,这种太空望远镜可以检测出红外光。所有发热物体均可发出红外线,红外线光波可以穿过尘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银河全景包括了80万张照片,共有1.1亿颗星星包含其中。通过计算星星的数目,本杰明和他的同事注意到在半人马座旋臂上星星的数目有所增多,但在人马座和定规座旋臂上则不然。根据发现,两条主要的旋臂分别是半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此项发现证实了一个天文学小组的早期发现,该小组认为银河系只有两个主要旋臂,这也是类银河星系的普遍结构。在这两条主要的旋臂上,既聚集着年轻明亮的恒星,也聚集着“星龄”很老的红巨星。
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小组使用无线电手段绘出了银河的结构,但对旋臂的形状和数目则看法不一。1951年,耶基斯天文台的天文形态学者威廉-摩根提出,银河是螺旋形的。根据摩根的说法,银河系有3条炽热恒星群组成的旋臂,分别是英仙座、猎户座和人马座旋臂。本杰明说,近年来,人们普遍坚持的是,银河系有4条主要旋臂,分别是定规座旋臂、半人马座旋臂、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太阳坐落在位于人马座和英仙座之间的一条小旋臂--猎户座旋臂附近。
旋臂理论仍存巨大争议
美国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星系,科学家按其形态把星系分为漩涡星系、棒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四类。其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漩涡星系和棒旋星系占80%,椭圆星系占17%,不规则星系仅占3%。银河系属漩涡星系,美国天文学家尤恩和油塞尔对辐射进行了实际探测。他们测定了红云的分布和运动,揭示了银河系的螺旋结构,同时发现许多河外星系也是螺旋结构。
科学家们此前发现,银河系有4条对称的旋臂,即靠近银河系中心方向的人马座主旋臂、猎户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太阳就位于猎户座旋臂的内侧。20世纪70年代期间,人们通过探测银河系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意外地发现了银河系的第四条旋臂,它跨越狐狸座和天鹅座。1976年,法国的两位天文学家还具体地绘制出了以上四条放臂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这是迄今最好的银河系漩涡结构图像。关于银河系存在漩涡结构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银河系自转引起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明,恒星围绕银心旋转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距离银心近的恒星运动速度快,离银心远的则速度缓慢,他计算出太阳绕银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220公里,绕银心一周要花25亿年。
有科学家对奥尔特的学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既然太阳绕银心转了约20周,旋臂应该缠得很紧,根本看不到旋臂。为此,1942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德布拉德提出“密度波”概念,后来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系统的密度波理论,初步解释了旋臂的稳定性。1982年,美国天文学家贾纳斯和艾德勒发表了令人震惊的新说法--他们通过对银河系434个银河星图的图表绘制,发现银河系并没有漩涡结构, 而只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零散旋臂,漩涡只是幻影,这是因为银河系各处产生的恒星总是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形成一种“串珠”,而不断产生的新恒星连续地显现着涡漩的幻影。
这种新学说对存在多年的旋臂说是一次严重的挑战。银河系到底存不存在旋臂,数量究竟有多少?是连续的、对称的旋臂还是零散的、局部的旋臂?到目前为止,这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