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道士下山之前,留给小徒弟一张符。“我下山之后,将符贴在观中,外人就看不到它。此次师父要去寻一个仇人,切记莫要出山,待我归来。若此符自燃成灰烬,速速收拾行囊,隐于红尘,就当从来不知有我。”
十三岁的徒弟独坐虽然一脸稚嫩,见师父表情严肃,不敢大意,俯首接符,恭敬回道:“谨遵师命。”
自老道士携木剑一柄飘然离去后,独坐就按他所言将符贴于观中,每日焚香诵经,练习法术,生活如往常规律。
一个月过去,师父未归,也无一人打扰,就连枝头的鸟儿,只顾“叽叽喳喳”地叫,从不落于院中。
第二个月某一日,独坐正在溪边打水,忽听前方草丛异响。一名年轻男子衣衫褴褛奔出,身上还有几处伤口,神情惊慌失措。独坐隔溪面对他,不发一言。有那道符在,此处已被隐去。
虽近在咫尺,男子对独坐视而不见,听得身后远处传来一声呼啸,本就苍白脸上如死灰般,慌不择路向左手边落荒而逃。
独坐抬头观望,尽管相隔数里,观中贴着的那符清晰可见,大概挂的时间有些长,开始发蜷,色泽渐消。他叹口气,背起水桶,顺着石阶入观,大门紧闭。
一夜间,虎啸不断,观中那符也在吼叫声中瑟瑟抖动。独坐一夜坐于三清真人塑像前,默吟《道德经》,充耳不闻。
第二日后,再无虎叫和人影,不知那男子是否安在。独坐如往常一样,开门扫阶。
师父仍无音信,就这样过去了第二个月。
02
那日独坐生火做饭,柴火劈啪作响,一阵大风忽起,火星飘于空中,其中一粒竟被吹远,晃晃悠悠落于观中所贴那道符上。一个焦黑的小口慢慢向外舒展,独坐忙上前捏灭,却有一半已化为灰烬。看着只剩半张的道符,不知是偶然还是天意,独坐眉间漾起愁意。
从此独坐有闲暇日日坐于门前,向远处观望,始终不寻师父身影,却在一天见一女子独自上山,衣着华贵,面容姣好却悲痛欲绝,边走边抹泪,梨花带雨不胜娇怜。她拾阶而上,在独坐面前停住,面露疑惑,口叫“道长”。独坐不为所动,目及远方。此时这半张符,也仅仅能隐掉他身处这小小道观,上来的石阶却清晰可见。
女子久寻不见,脸上戚戚之情更甚,叹息道:“家中遭奸臣陷害,被抄家产,只因家父与道长交好,欲避开这一难。如今父母皆丧奸人之手,天又要亡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说罢,她寻一木桩置于大树之下,缓缓解下腰间衣带,轻抛系于粗壮树干之上,将雪白颈脖套上去,眼中包含热泪,直钩盯着前方。即使她自己未察,一直与独坐对视。
独坐返身回到观中,关门不见。
这一夜,山间风起,不停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