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北京北部燕山山脉的低缓之处,本来连绵险峻的燕山忽然留出一处沟通南北的重要孔道,潮河自北向南从这里流入,古北口镇就坐落在潮河东岸紧靠山峦的台地上。
蟠龙山长城与远处卧虎山长城之间被101国道隔断,古北口镇就在国道旁边。
摄影:梁颂
这个南北狭长、倚山傍河的小镇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出古北口则北上坝上和蒙古高原,入古北口则可长驱直入华北腹地,因此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塞北游牧民族交流和碰撞的地方,和平时期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战乱时期是激烈冲突的前沿。自春秋战国以来,古北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迟至北齐,人们已在此修筑长城、设置关隘进行防御。随着岁月的流逝,1400多年前的北齐长城已经快要彻底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北口一带壮观巍峨的万里长城则是400多年前由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主持修造的明长城。烟台旅行社推荐
远眺古北口镇全景
大花楼是古北口南山上的一座明代空心砖敌楼,是古北口长城内的第二道天然屏障。北齐修建的石长城就从这道山岭上通过。
1550年,因北方蒙古各部降叛无常,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断绝了与蒙古的边贸互市,导致蒙古各部的生活必需品供给出现了困难,蒙古俺达汗率军南侵,就是从古北口毁长城入边的。当时古北口防守严密,一时无法攻克,俺达汗派人从卧虎山西面的黄榆沟悄悄潜入,内外夹击明军,这才占领古北口,进而直扑北京,并在北京周边饱掠半月有余,最后仍从古北口扬长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大花楼平面方形,下部有高大坚厚的条石台基,其上为砖砌拱券式三通道堡垒结构。
此事导致明廷震动,发力练兵武备、修筑长城。调南方抗倭名将戚继光任护卫京师的蓟镇(今蓟县)总兵官,苦练蓟镇之军,并督修从山海关以来的万里长城。戚继光创造了砖砌空心敌楼这种全新的建筑形式,使士卒可居可守,既能遮风避雨,又能阻挡敌军箭矢,亦可存放辎重器械,将长城的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之前的各代长城仅仅是在墙体上加筑一些实心敌台而已)。随着明朝经济实力的增强,长城诸多重要关口处都对墙体进行了包砖,从卧虎山经金山岭到司马台数十公里的长城墙体几乎全线包砖,足见明朝对古北口防御的重视程度。其他各镇也纷纷效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空心敌楼在万里边防线上拔地而起,既守护了当时的人民,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更加威武雄壮的万里长城。蓟镇长城在戚继光的统领下,坚固如铁,数万士卒历练得所向无敌,致使敌军不敢犯境,所以自修成之日起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役。
蟠龙山长城蜿蜒曲折,向东延伸至大名鼎鼎的金山岭长城,向西则远眺险峻的卧虎山。
摄影:梁颂
出古北口城向北不远,就是长城上的关口——铁门关,其最完好之时,关口位置仅可通单人独骑,而旁边宽阔湍急的潮河川更是天然屏障,不管关外打来多少兵马,只要守住这里,就无法被攻破,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潮河西岸有一座大山陡然突起,形似头朝西尾朝东的老虎,是以名曰“卧虎山”。明长城跨过潮河上的水关爬上卧虎的脊背,座座攀山而建的空心敌楼高耸入云,雄壮之姿在古北口城中即可领略。这里长城雄伟,景色壮美,登上顶峰极目千里,燕山山脉苍茫如海,蟠龙山到金山岭一线长城宛若游龙,陶醉于美景,激荡着情怀,感受着历史,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古北口八大楼子长城
卧虎山之西峰峦叠起,群山如海浪般翻滚,明长城的八座敌楼如搏击风浪的勇士占据着浪涛的峰尖和谷底,当地乡亲称之“八大楼子”。由于地处深山之中,山路崎岖,荆棘密布,是勇于探险的户外 “老驴”必访之处。
古北口东边山势相对平缓,没有卧虎山雄险,明长城如同不见首尾的巨龙盘旋于山岭上,被称作“蟠龙山”,从这里一路东去便是著名的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景区,在明代都是归蓟镇古北路统辖的长城要塞。
远眺金山岭长城
当敌人再次漫山遍野袭来,武器已经从大刀长矛和弓箭变成了机枪火炮和飞机。1933年,占领东三省和承德的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试图吞并华北。中国守军依托长城各关口进行坚决阻击。从冀东的山海关、界岭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到古北口,处处关隘都成为中国将士保家卫国的浴血疆场,今天我们仍能从长城和古北口城那斑驳的墙体上看到弹痕,数千上万的中国军人牺牲在这里。现在古北口城南的“长城抗战纪念馆”就是当时集中埋葬死难将士的地方,俗称“肉丘坟”。
蟠龙山长城与远处卧虎山长城之间被101国道隔断,古北口镇就在国道旁边。
摄影:梁颂
这个南北狭长、倚山傍河的小镇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出古北口则北上坝上和蒙古高原,入古北口则可长驱直入华北腹地,因此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塞北游牧民族交流和碰撞的地方,和平时期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战乱时期是激烈冲突的前沿。自春秋战国以来,古北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迟至北齐,人们已在此修筑长城、设置关隘进行防御。随着岁月的流逝,1400多年前的北齐长城已经快要彻底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北口一带壮观巍峨的万里长城则是400多年前由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主持修造的明长城。烟台旅行社推荐
远眺古北口镇全景
大花楼是古北口南山上的一座明代空心砖敌楼,是古北口长城内的第二道天然屏障。北齐修建的石长城就从这道山岭上通过。
1550年,因北方蒙古各部降叛无常,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断绝了与蒙古的边贸互市,导致蒙古各部的生活必需品供给出现了困难,蒙古俺达汗率军南侵,就是从古北口毁长城入边的。当时古北口防守严密,一时无法攻克,俺达汗派人从卧虎山西面的黄榆沟悄悄潜入,内外夹击明军,这才占领古北口,进而直扑北京,并在北京周边饱掠半月有余,最后仍从古北口扬长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大花楼平面方形,下部有高大坚厚的条石台基,其上为砖砌拱券式三通道堡垒结构。
此事导致明廷震动,发力练兵武备、修筑长城。调南方抗倭名将戚继光任护卫京师的蓟镇(今蓟县)总兵官,苦练蓟镇之军,并督修从山海关以来的万里长城。戚继光创造了砖砌空心敌楼这种全新的建筑形式,使士卒可居可守,既能遮风避雨,又能阻挡敌军箭矢,亦可存放辎重器械,将长城的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之前的各代长城仅仅是在墙体上加筑一些实心敌台而已)。随着明朝经济实力的增强,长城诸多重要关口处都对墙体进行了包砖,从卧虎山经金山岭到司马台数十公里的长城墙体几乎全线包砖,足见明朝对古北口防御的重视程度。其他各镇也纷纷效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空心敌楼在万里边防线上拔地而起,既守护了当时的人民,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更加威武雄壮的万里长城。蓟镇长城在戚继光的统领下,坚固如铁,数万士卒历练得所向无敌,致使敌军不敢犯境,所以自修成之日起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役。
蟠龙山长城蜿蜒曲折,向东延伸至大名鼎鼎的金山岭长城,向西则远眺险峻的卧虎山。
摄影:梁颂
出古北口城向北不远,就是长城上的关口——铁门关,其最完好之时,关口位置仅可通单人独骑,而旁边宽阔湍急的潮河川更是天然屏障,不管关外打来多少兵马,只要守住这里,就无法被攻破,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潮河西岸有一座大山陡然突起,形似头朝西尾朝东的老虎,是以名曰“卧虎山”。明长城跨过潮河上的水关爬上卧虎的脊背,座座攀山而建的空心敌楼高耸入云,雄壮之姿在古北口城中即可领略。这里长城雄伟,景色壮美,登上顶峰极目千里,燕山山脉苍茫如海,蟠龙山到金山岭一线长城宛若游龙,陶醉于美景,激荡着情怀,感受着历史,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古北口八大楼子长城
卧虎山之西峰峦叠起,群山如海浪般翻滚,明长城的八座敌楼如搏击风浪的勇士占据着浪涛的峰尖和谷底,当地乡亲称之“八大楼子”。由于地处深山之中,山路崎岖,荆棘密布,是勇于探险的户外 “老驴”必访之处。
古北口东边山势相对平缓,没有卧虎山雄险,明长城如同不见首尾的巨龙盘旋于山岭上,被称作“蟠龙山”,从这里一路东去便是著名的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景区,在明代都是归蓟镇古北路统辖的长城要塞。
远眺金山岭长城
当敌人再次漫山遍野袭来,武器已经从大刀长矛和弓箭变成了机枪火炮和飞机。1933年,占领东三省和承德的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试图吞并华北。中国守军依托长城各关口进行坚决阻击。从冀东的山海关、界岭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到古北口,处处关隘都成为中国将士保家卫国的浴血疆场,今天我们仍能从长城和古北口城那斑驳的墙体上看到弹痕,数千上万的中国军人牺牲在这里。现在古北口城南的“长城抗战纪念馆”就是当时集中埋葬死难将士的地方,俗称“肉丘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