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额中心校校本研修吧 关注:86贴子:5,994
  • 1回复贴,共1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其疏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其疏导
昨天下午,我闲暇时翻看手机,在同学群中看到一段搞笑小视频,不经意间笑出了声,同时,视频中的音乐也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力,他就立马促身过来要看,可我觉得内容并不适合孩子看,我就没给他看,结果,他很生气,之后我派她做事,她却置之不理,出现了极强的逆反心理。
今天,我终于忍无可忍,严厉批评了我们班的贾景晨同学,因为最近他退步很大,书写极其潦草。可是,当我批评他时,他却用眼睛一直瞪着我,明显的有抵触的情绪,令我非常生气。
通过这两件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
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了一下疏导教育方法:
(一)冷处理法。
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情绪强烈激荡时,作为教师或家长一定要冷静,先消除自己那种被冒犯的不良感觉,不要恼怒,否则只会火上浇油。这时让自己冷静,可先不予理睬,等孩子静下来,再给予适当的教育,其实有时孩子也不过是一时冲动,过后或许孩子也感到不安和内疚,这种冷处理无疑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下台阶。
(二)情感力量法。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是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而是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不揭学生过去的短,而是着眼于多鼓励,着眼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对犯错误的学生能耐心等待;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想着怎样整治他们,而是向其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总之,教师的宽容能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上进心。多几分欣赏,就会多几分成功的希望。平时,和他们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是心理教育所讲求的“同理心”。
(三)心理疏导法。
疏导的关键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所受到的压抑,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如一名学生在学期中段时间,经常喜欢打电脑游戏,甚至有时逃学到网吧玩电脑游戏,尽管老师和家长都一再劝说,做思想工作,但无济于事。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灰心,终于在一次谈话时,他气愤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说:“学习老学不好,回到家,爸妈老说‘你哥学习从不用我们操心,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而你呢,每次去学校接你,你都被老师投诉,见到老师我都不好意了’,他们总是拿我跟我哥作比较,所以我干脆不学,每天玩游戏多开心。”原来他逆反的“症结”在学习上,还有父母的教育上,因些,我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我鼓励他:“你要相信自己,你哥能学会的你也能学会,你哥能做到的你同样能做到,你也有许多你哥没有的优点啊,要相信自己能行,现在可能基础薄弱了一点,但老师可以帮助你。”以后我经常给他补课,课上有意把容易答的问题让他答,还安排同学主动地接近他,帮助他。慢慢他开始有了学习的兴趣,在发现他有了一点进步时,我致电其家长,告诉他们他在的表现有了进步,希望家长能在家里给予适当的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希望他们在家里不要再拿他们兄弟俩作任何无谓的比较,多些关心和鼓励他,最重要的是让他感觉到在家里也同样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该生也出现了反复现象,但我总是及时、耐心地了解其中的原因,让他通过诉说,把不满通通说出来,再“对症下药”,结果每次他都是满面怒容来,心悦诚服归。经过一段时间,他与大人作对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了。
(四)言传身教法。
教师首先要以自己规范的行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老师对孩子要求很严,但自身却很放任,而孩子认为当老师的都没做到,凭什么总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服管。所以,做老师的应以身作则,身教胜言传,作为老师一定要“身正为范”,感染和影响每一个学生。另外,应与家长多沟通,共同商量培养学生的方法,建议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把握孩子消极心态的诱因,注意言传身教,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探索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楼2016-05-24 21:46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5-24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