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西都赋》说建章宫“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雀。内则别风之嶕峣,眇丽巧而竦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23]《文选》卷二引张衡《西京赋》则说“圆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凤骞翥于甍标,咸溯风甫欲翔。阊阖之内,别风嶕峣。何工巧之瑰玮,交绮豁以疏寮。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东汉繁钦又作有《建章凤阙赋》专门赞颂凤阙的巍峨,其中说:“筑双凤之崇阙,表大路以遐通。上规圜以穹隆,下矩折而绳直。长楹森以骈停,修桷揭以舒翼。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当蒸暑之暖赫,步北楹而周旋。鹪鹏振而不及,岂归雁之能翔。抗神凤以甄甍,似虞庭之锵锵,栌六翮以抚跱,俟高风之清凉。华钟金兽,列在南廷;嘉树蓊薆,奇鸟哀鸣。台榭临池,万种千名;周櫩辇道,屈绕纡萦。”东汉洛阳城的朱雀阙同样蔚为壮观。《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汉官典职》曰:“偃师去宫三十五里,望朱雀阙,其上郁朴与天连。”鲁恭王的灵光殿“状如积石之锵锵,又似乎帝室之威神。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高门拟于阊阖,方二轨而并入。”[24]
《水经注·谷水注》引《白虎通》曰:“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作为礼仪建筑,阙的规制也体现出等级制度的森严。《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子家驹之语说:“礼,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实际情况正如子家驹所言,“诸侯僭天子,大夫僭诸侯,久矣。”
目前所见秦汉规格最高的阙的形制为三出阙。秦始皇陵、汉景帝阳陵的门阙皆采用了三出阙的形制[25]。霍光妻子扩建自己的坟茔,“起三出阙,筑神道”,《汉书·霍光传》以为“侈大”,可能已经逾制。唐长寿先生曾对墓主身份明确的汉墓门阙进行统计,“墓主官位从州刺史到郡太守、郡都尉的人墓上可以立阙。但官秩远不及二千石的县令、长、县功曹甚至庶民,墓上也可立阙, 并且双体阙、重楼阙都照用不误。”[26]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西汉早、中期,设阙制度仍很严格。”“西汉晚期至东汉,设阙制度开始松懈,无论达官贵人或是一介平民,只要财力允许,皆可置阙,所以阙的设置趋于繁盛,符号作用更加明显,到东汉更是走向世俗化。”[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