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帮楼主搬一个终极长文版
文/甜品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16岁那年,教我国文的王先生,总是爱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
白衬衣最热时,只解一个扣。转过身去书写板书时,肩膀是好看的曲线。先生肩膀宽阔,脸却是极秀气的。才华横溢,满腹诗书。
王先生帮我翻译林语堂的作品,因老庄之道我总是不太理解的。只知道先生的性格很像书中的立夫,京城有名的才子,喧嚣中的寂静,国有落难又勇于发声。
在王先生的课,我总是发呆。他时常问我在想些什么,我只低头拿起笔胡乱写些诗经里的句子。他倒也不管,只继续讲课。那时的我就这样在他清越的嗓音里写完了一遍先秦的诗集。这时的他又像春秋时的公子,从画里走出又回到诗中。
他有时候就是拿着一支笔,坐在那里,静静的思索着。我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躲在门旁偷偷看着,看着阳光洒下来,落到他的身上。有时候他会发现我啊,笑着让我坐他对面。他继续思索,我在对面静静看着他。就这样,仿佛度过了这一生。
我那时年少,有些调皮,但也渐渐因为王先生爱做些少女的梦。我的国文成绩也算稳定,却始终写不出先生满意的文章来。先生问我为何,我说:“怕成绩太好,就见不到你。”他拍拍我的头,说:“你算术也不好,我也可以教。”
自此我开始认真写文章。国文对于我来说,除了那些或晦涩或优美的诗词文字,就是炎炎夏日里那一道清凉的薄荷音。驱散了酷暑带来的烦躁,以音为笔,描绘出一幅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恢宏画卷。那时得他一句称赞,便是莫大的动力。课上是他温文儒雅谆谆教导,课下是他体贴入微宛若挚友。
那是特殊的年代,先生教导我,以老庄之道得以在乱世明哲保身。然而他自己,却用满腔热血参与爱国救亡运动。为报刊撰稿,洞朗轩辟,幽隐毕达,文风犀利。因为他的锋芒毕露,最后被当局者暗杀。
先生永远留在了1943,重庆。
后来我写文章,世人都说我的文字刀光剑影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不知那些温柔婉转唇齿留香的字我早已写过,在那本厚厚的除我也之外再无第二个读者的日记里,在那个低眉浅笑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心事里,那些年几经辗转烽火连天,日记已遗失。
此去经年,我已垂垂老矣,然终身未嫁。
先生可知我的心事?先生可知我的心事。先生即便知晓,也从未说破过,几十年后尘封的相册里能留存一张先生的老照片,偶再翻阅,也只能是轻描淡写过那年浓烈却压抑的心事。
王先生曾为我师友,也便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