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贴吧里有人说起琴弦不准的事儿,然后很多朋友参与讨论。这会儿有了兴致,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中阮琴弦音准不准的问题,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我们说一下弦振动的频率(可以理解成就是音高啦)问题,一条材质和线密度均匀的琴弦,其振动频率与长度成反比,与拉力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梅森定律”。这就是为什么同种材质同等拉力条件下越粗的弦音越低(因为越粗线密度越大),同一直径同等拉力条件下,金属弦比尼龙弦、丝弦和羊肠弦音要低(考虑一下古典吉他/小提琴以及古琴的琴弦),同种材质同等拉力下弦越短音就越高(这点太容易明白了)。
再说音高标准。每秒振动一次称为1赫兹(Hz),一根材质均匀粗细均匀的弦可以通过拉力改变或者长短改变发出某区间的任意频率的音。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音高标准,不过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音高标准都不同,其原因太复杂了这里就不说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标准是a1=440Hz(数学上为了便于计算,会使用c1=256Hz的)。
三说我们所谓的音“准”是什么意思。因为人耳朵的问题,所以所谓的音“准”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数学(或物理)中的音“准”。一是音乐里的音“准”。在数学上的音高很简单,数学里的音准比较简单,中阮采用的是12平均律,任何两个音之间的震动频率之比都是2的12分之1次方(即2^{1/12}),所以数学里的音高就是不停地乘除2的12分之1次方就行了,这样相邻八度的两个音频率比刚好是2:1,拉力固定材质均匀的情况下弦长刚好是1:2。然而很遗憾,数学(或物理)中的音“准”与音乐里的音“准”并不相同。在低音区,人耳听到音高感觉要偏高,所以要调的更低才听着舒服、或者说才听着准了,到了高音区,恰好反过来,要调的更高才听得舒服。所以,严格来说,相邻八度的频率比在高音区和低音区都会拉宽。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假设两种音准是一样的(反正在中阮的音区中,两者差异很小)。
明白了以上原理,下面就可以来说,一旦碰到琴弦音准不对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第一,琴弦问题(即材质均匀粗细均匀问题),我在回复 @完颜梓悠淇 的帖子中提到过,现在中阮的琴弦质量其实很不咋地,原因之一就是不均匀,就是整根下来粗细有细微的变化,或者或精度达不到!理论上来说,做到完全均匀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是制作优良的琴弦,精度达到了,那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可以完全忽略的。@冰冻柠檬心 说如果琴好,那普通星海弦就行。我倒觉得未必,并且我认为刚好反过来,如果琴弦好,打倆钉子拉在大衣柜上都不会出现音准问题。(当然琴太差——主要是琴品的高低问题——也会影响音准)。星海琴弦有三种(不是星海福音),最差的8块10块一套,音准差,高级的也不咋样,演奏级的也说不上太好,只能说还行吧。琴弦质量不行的解决方案,当然就是尽量买好一点的琴弦(并不是动辄两三百的,一般业余的50左右的个人觉得就可以了)。宁勇先生提到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细砂纸磨弦(可以想象以前的琴弦有多差),我觉得这个太技术活了,除非闲到什么疼,否则还是不要尝试了。
第二,琴品(琴码)问题。琴品太矮或者琴码太高——几乎是同一个问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牵涉到琴弦与面板的角度,这就不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相对)很大的力,才能将弦按到品上。这样一方面琴弦变长了,一方面张力变大了。虽然这两个作用是相反的,但是实际上张力变大的效果远远大于弦长变长的效果,所以这时候音高就会偏高(与泛音位相比)。如果只有一条弦,那怎么捣鼓都没关系,怎么排都行,但是中阮有四条弦,并且粗细不同,他们在下压到品上的时候,张力变化的效应会产生不同,虽然大家都在变高,但是高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会出现每条弦的音准情况有差异,比如一弦准了四弦不准,等等。理论上来说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种,每根线单独一截品或者弯曲品,这样当然不现实。另一种就是尽量使弦额张力变化程度变小,怎么办呢?要么加高琴品,要么降低琴码。但是这两者都是技术活,琴码太矮一是震动不充分,二是会打品。所以操作需谨慎。
第三,现在很多阮的品两段高低是不一样的(就叫“高低品”吧),就是为了解决按弦时的张力变化问题。自己当然可以磨出来高低品,但是会很麻烦。有一种几乎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倾斜品,也就是排品的时候将12品以下的品倾斜放置,一般四弦一端会向山口一侧倾斜,使得同一品的四弦长相对一弦更长一些,使四弦音高不要偏高同时还可以倾斜琴码,四弦一端往缚弦一侧倾斜,效果也是使四弦变长。要说明的是,品倾斜和琴码倾斜效果是不一样的,琴品倾斜可以调的更细致。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两者结合。
第四,个别情况,山口太高或者太矮也会有影响,也可以调整。
第五,拍品过程。排品的时候,先寻找最佳震动效果固定琴码位置,一般会在面板的下面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位置。但是实际上操作的时候,会先固定12品的位置。12品一般都会放在琴框边缘上的位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弦长要求和琴箱大小做一定的调整。定好12品之后,再定琴码位置,定的方法就是,移动琴码使得12品的按音和泛音音高相同(可以用较音器也可以用耳朵)。特别强调,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琴弦张力达到标准音高,不然调到标准音高时有可能会变得不准。还有,这个方法也适用平时调弦调琴码。
第五,粘品尽量用白乳胶,因为如果想再调,沾水就可以退下。
先说这么多吧。
首先我们说一下弦振动的频率(可以理解成就是音高啦)问题,一条材质和线密度均匀的琴弦,其振动频率与长度成反比,与拉力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梅森定律”。这就是为什么同种材质同等拉力条件下越粗的弦音越低(因为越粗线密度越大),同一直径同等拉力条件下,金属弦比尼龙弦、丝弦和羊肠弦音要低(考虑一下古典吉他/小提琴以及古琴的琴弦),同种材质同等拉力下弦越短音就越高(这点太容易明白了)。
再说音高标准。每秒振动一次称为1赫兹(Hz),一根材质均匀粗细均匀的弦可以通过拉力改变或者长短改变发出某区间的任意频率的音。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音高标准,不过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音高标准都不同,其原因太复杂了这里就不说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标准是a1=440Hz(数学上为了便于计算,会使用c1=256Hz的)。
三说我们所谓的音“准”是什么意思。因为人耳朵的问题,所以所谓的音“准”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数学(或物理)中的音“准”。一是音乐里的音“准”。在数学上的音高很简单,数学里的音准比较简单,中阮采用的是12平均律,任何两个音之间的震动频率之比都是2的12分之1次方(即2^{1/12}),所以数学里的音高就是不停地乘除2的12分之1次方就行了,这样相邻八度的两个音频率比刚好是2:1,拉力固定材质均匀的情况下弦长刚好是1:2。然而很遗憾,数学(或物理)中的音“准”与音乐里的音“准”并不相同。在低音区,人耳听到音高感觉要偏高,所以要调的更低才听着舒服、或者说才听着准了,到了高音区,恰好反过来,要调的更高才听得舒服。所以,严格来说,相邻八度的频率比在高音区和低音区都会拉宽。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假设两种音准是一样的(反正在中阮的音区中,两者差异很小)。
明白了以上原理,下面就可以来说,一旦碰到琴弦音准不对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第一,琴弦问题(即材质均匀粗细均匀问题),我在回复 @完颜梓悠淇 的帖子中提到过,现在中阮的琴弦质量其实很不咋地,原因之一就是不均匀,就是整根下来粗细有细微的变化,或者或精度达不到!理论上来说,做到完全均匀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是制作优良的琴弦,精度达到了,那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可以完全忽略的。@冰冻柠檬心 说如果琴好,那普通星海弦就行。我倒觉得未必,并且我认为刚好反过来,如果琴弦好,打倆钉子拉在大衣柜上都不会出现音准问题。(当然琴太差——主要是琴品的高低问题——也会影响音准)。星海琴弦有三种(不是星海福音),最差的8块10块一套,音准差,高级的也不咋样,演奏级的也说不上太好,只能说还行吧。琴弦质量不行的解决方案,当然就是尽量买好一点的琴弦(并不是动辄两三百的,一般业余的50左右的个人觉得就可以了)。宁勇先生提到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细砂纸磨弦(可以想象以前的琴弦有多差),我觉得这个太技术活了,除非闲到什么疼,否则还是不要尝试了。
第二,琴品(琴码)问题。琴品太矮或者琴码太高——几乎是同一个问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牵涉到琴弦与面板的角度,这就不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相对)很大的力,才能将弦按到品上。这样一方面琴弦变长了,一方面张力变大了。虽然这两个作用是相反的,但是实际上张力变大的效果远远大于弦长变长的效果,所以这时候音高就会偏高(与泛音位相比)。如果只有一条弦,那怎么捣鼓都没关系,怎么排都行,但是中阮有四条弦,并且粗细不同,他们在下压到品上的时候,张力变化的效应会产生不同,虽然大家都在变高,但是高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会出现每条弦的音准情况有差异,比如一弦准了四弦不准,等等。理论上来说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种,每根线单独一截品或者弯曲品,这样当然不现实。另一种就是尽量使弦额张力变化程度变小,怎么办呢?要么加高琴品,要么降低琴码。但是这两者都是技术活,琴码太矮一是震动不充分,二是会打品。所以操作需谨慎。
第三,现在很多阮的品两段高低是不一样的(就叫“高低品”吧),就是为了解决按弦时的张力变化问题。自己当然可以磨出来高低品,但是会很麻烦。有一种几乎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倾斜品,也就是排品的时候将12品以下的品倾斜放置,一般四弦一端会向山口一侧倾斜,使得同一品的四弦长相对一弦更长一些,使四弦音高不要偏高同时还可以倾斜琴码,四弦一端往缚弦一侧倾斜,效果也是使四弦变长。要说明的是,品倾斜和琴码倾斜效果是不一样的,琴品倾斜可以调的更细致。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两者结合。
第四,个别情况,山口太高或者太矮也会有影响,也可以调整。
第五,拍品过程。排品的时候,先寻找最佳震动效果固定琴码位置,一般会在面板的下面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位置。但是实际上操作的时候,会先固定12品的位置。12品一般都会放在琴框边缘上的位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弦长要求和琴箱大小做一定的调整。定好12品之后,再定琴码位置,定的方法就是,移动琴码使得12品的按音和泛音音高相同(可以用较音器也可以用耳朵)。特别强调,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琴弦张力达到标准音高,不然调到标准音高时有可能会变得不准。还有,这个方法也适用平时调弦调琴码。
第五,粘品尽量用白乳胶,因为如果想再调,沾水就可以退下。
先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