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公园这几块“石头”,竟有着非凡来历
原创 2016-06-01 作者 程思明 《这里是信阳》
在今天浉河公园内的动物园门前,散落着大小不一的五块石头,几十年来,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就是这个连行人都不屑多瞧一眼的石头,竟有着非凡来历。
如果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判断,这些所谓的石头,很有可能是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石雕建筑的构件。
石座(一),整体呈覆钵式,上宽下窄,上方直径90cm,高79cm,周身无纹饰,束腰处辟一壸(kǔn)门式样。
石座(二)与石座(一)的造型相似,直径90cm,高55cm。根据这两个石座上方尚未被填平的榫口及侧面辟有壸门式造型来判断,这两个石座应为一座石塔的残件。还有一个六角石座,高55cm,直径90cm,造型颇似石塔最下方的须弥座。
在中国,塔的种类很多,从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五轮塔等。
其中,五轮塔大约起源于唐代密宗盛行之时,后来随佛教一同传入日本,但外型一直没有变化。反而是在它的原产地中国,塔的外形在后世有很大的演变。
五轮塔由于造型精巧,体积不大,后世多用于建造墓塔或舍利塔。上图中江西永修县真如寺的墓塔就是典型的五轮塔造型,虽然已与唐朝时的形态有了明显差别,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五轮塔的形制。
可以明显看到,浉河公园散落的石座残件与之对比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石座(一)、石座(二)应为五轮塔的塔身,而六角石座应是五轮塔的须弥座。如果加上不知去向的塔剎,就可组成一座完整的五轮塔。
不过,由于该塔的建造年代是在清代,不同程度上受到同时期藏传佛教(覆钵式塔)的影响,所以呈现出一种混合风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今天信阳市李家寨大王冲龙华寺塔身上。只需稍稍对比,就可明显感受到覆钵式塔对其的影响。
剩余两个石雕则很好判断。一个明显是抱鼓石的构件,另一个长条形石雕,周身饰以海波纹,应当是古建筑的阶石基础。
据提供线索的朋友称,这些石雕是公园建园时就从中山路一带拉过来的。
历史上,中山路是由信阳州城的北大街、木牌坊、武举牌楼组成,这一带过去分布有慈氏寺、玉皇庙等寺庙。这几个石塔残件是否就是当时寺庙遗留下来的物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这些石雕残件开始在中山路一带堆放,到了上世纪70年代浉河公园的落成,需要大批石头点缀,无处堆放的石雕也被当成景观石运到园中,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场景。
作为中山路已经消失的古建筑、寺庙等附属文物,这五件石雕的发现,对于研究信阳历史和佛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愿这些仅存的遗迹,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感谢蔡树志先生的线索提供,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 2016-06-01 作者 程思明 《这里是信阳》
在今天浉河公园内的动物园门前,散落着大小不一的五块石头,几十年来,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就是这个连行人都不屑多瞧一眼的石头,竟有着非凡来历。
如果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判断,这些所谓的石头,很有可能是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石雕建筑的构件。
石座(一),整体呈覆钵式,上宽下窄,上方直径90cm,高79cm,周身无纹饰,束腰处辟一壸(kǔn)门式样。
石座(二)与石座(一)的造型相似,直径90cm,高55cm。根据这两个石座上方尚未被填平的榫口及侧面辟有壸门式造型来判断,这两个石座应为一座石塔的残件。还有一个六角石座,高55cm,直径90cm,造型颇似石塔最下方的须弥座。
在中国,塔的种类很多,从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五轮塔等。
其中,五轮塔大约起源于唐代密宗盛行之时,后来随佛教一同传入日本,但外型一直没有变化。反而是在它的原产地中国,塔的外形在后世有很大的演变。
五轮塔由于造型精巧,体积不大,后世多用于建造墓塔或舍利塔。上图中江西永修县真如寺的墓塔就是典型的五轮塔造型,虽然已与唐朝时的形态有了明显差别,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五轮塔的形制。
可以明显看到,浉河公园散落的石座残件与之对比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石座(一)、石座(二)应为五轮塔的塔身,而六角石座应是五轮塔的须弥座。如果加上不知去向的塔剎,就可组成一座完整的五轮塔。
不过,由于该塔的建造年代是在清代,不同程度上受到同时期藏传佛教(覆钵式塔)的影响,所以呈现出一种混合风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今天信阳市李家寨大王冲龙华寺塔身上。只需稍稍对比,就可明显感受到覆钵式塔对其的影响。
剩余两个石雕则很好判断。一个明显是抱鼓石的构件,另一个长条形石雕,周身饰以海波纹,应当是古建筑的阶石基础。
据提供线索的朋友称,这些石雕是公园建园时就从中山路一带拉过来的。
历史上,中山路是由信阳州城的北大街、木牌坊、武举牌楼组成,这一带过去分布有慈氏寺、玉皇庙等寺庙。这几个石塔残件是否就是当时寺庙遗留下来的物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这些石雕残件开始在中山路一带堆放,到了上世纪70年代浉河公园的落成,需要大批石头点缀,无处堆放的石雕也被当成景观石运到园中,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场景。
作为中山路已经消失的古建筑、寺庙等附属文物,这五件石雕的发现,对于研究信阳历史和佛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愿这些仅存的遗迹,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感谢蔡树志先生的线索提供,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