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器观测结果、统计数据看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http://tieba.baidu.com/p/4589802829
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而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65~69岁老人因跌倒死亡率为14.31/10万,8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290.85/10万。跌倒已成为老人因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
习练太极拳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止老人跌倒方面的作用可圈可点。为何这么说?请您读一读下面介绍的相关的仪器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
1.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α波,δ波,β波,和θ波。各波段代表人脑不同的功能状态。当 α波占优势时,身心和谐,心态平静,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增强。根据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者行拳后的脑电测试:其脑电波中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 40%—150%。
2. 人体心电测试研究表明:练太级拳 30 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 86.6% ,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 62 .5%。此外,练太级拳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
3. 太极拳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的结果显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注:甲襞指标是指通过甲襞观测微循环所得的指标。甲襞指的是指甲周缘的皮肤。临床上常通过甲襞,如无名指指甲根部皮肤,观测人体微循环情况。)
4.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占69.9%;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经常保持心态平静,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血液中有关激素被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了.....。
5. 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病人每周习练5~8次太极拳,每次锻炼30~50分钟,练太极拳一年半后,78.4%的人硬化斑块消失,21.6%的人硬化斑块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同时,另一群病人每天晨练1次慢跑或爬山,每次30~60分钟,一年半后有5.7%硬化斑块消失,25.7%硬化斑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就是说,运动锻炼确实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太极拳练习的效果比较好。
6. 澳大利亚悉尼社区曾进行一项调查,邀请300多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为期l6周的太极拳班。结果表明,对于一般身体锻炼的老人来说,习练太极拳,能有效防治跌倒。亚特兰大大学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15周太极拳训练后,发现老人摔倒的风险比同龄人下降49%。人老先从脚下开始,长期练拳的确可以延缓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易跌跤。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一旦发生骨折,死亡率高达37%。,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则高达40%, 5年的存活率只有20%。仅就这一点而言,老年人也有必要练一练太极拳。
7.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对62名60岁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3个月太极拳训练,每次练30-40分钟,与其它有氧运动比较,太极拳组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当于中等有氧运动组。而练太极拳既不需特别设备,又不会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为外国老年人接受。
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大敌,它是致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常年打太极拳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6%,而不打拳的对照组则高达63.8%。脊柱畸形发生率太极拳组为25.8%,而对照组则为47.2%。常练拳可以延缓骨质疏松与防止关节畸形、驼背和骨折的发生。
9. 研究人员调查了练习太极拳的一群妇女,练习太极拳5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骨以及大腿骨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练习太极拳少于5年的女性。
——上述各点,主要取材或摘录自《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作者曹一民),《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作者盛蕾 李森)和《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作者梅慧生)等文章。
( 转自 太极健身吧)
http://tieba.baidu.com/p/4589802829
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而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65~69岁老人因跌倒死亡率为14.31/10万,8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290.85/10万。跌倒已成为老人因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
习练太极拳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止老人跌倒方面的作用可圈可点。为何这么说?请您读一读下面介绍的相关的仪器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
1.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α波,δ波,β波,和θ波。各波段代表人脑不同的功能状态。当 α波占优势时,身心和谐,心态平静,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增强。根据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者行拳后的脑电测试:其脑电波中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 40%—150%。
2. 人体心电测试研究表明:练太级拳 30 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 86.6% ,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 62 .5%。此外,练太级拳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
3. 太极拳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的结果显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注:甲襞指标是指通过甲襞观测微循环所得的指标。甲襞指的是指甲周缘的皮肤。临床上常通过甲襞,如无名指指甲根部皮肤,观测人体微循环情况。)
4.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占69.9%;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经常保持心态平静,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血液中有关激素被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了.....。
5. 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病人每周习练5~8次太极拳,每次锻炼30~50分钟,练太极拳一年半后,78.4%的人硬化斑块消失,21.6%的人硬化斑块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同时,另一群病人每天晨练1次慢跑或爬山,每次30~60分钟,一年半后有5.7%硬化斑块消失,25.7%硬化斑厚径有一定幅度缩小。就是说,运动锻炼确实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太极拳练习的效果比较好。
6. 澳大利亚悉尼社区曾进行一项调查,邀请300多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为期l6周的太极拳班。结果表明,对于一般身体锻炼的老人来说,习练太极拳,能有效防治跌倒。亚特兰大大学对70岁以上老人进行15周太极拳训练后,发现老人摔倒的风险比同龄人下降49%。人老先从脚下开始,长期练拳的确可以延缓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易跌跤。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一旦发生骨折,死亡率高达37%。,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则高达40%, 5年的存活率只有20%。仅就这一点而言,老年人也有必要练一练太极拳。
7.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对62名60岁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3个月太极拳训练,每次练30-40分钟,与其它有氧运动比较,太极拳组血压降低的程度相当于中等有氧运动组。而练太极拳既不需特别设备,又不会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为外国老年人接受。
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大敌,它是致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常年打太极拳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6%,而不打拳的对照组则高达63.8%。脊柱畸形发生率太极拳组为25.8%,而对照组则为47.2%。常练拳可以延缓骨质疏松与防止关节畸形、驼背和骨折的发生。
9. 研究人员调查了练习太极拳的一群妇女,练习太极拳5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骨以及大腿骨的骨密度值要高于练习太极拳少于5年的女性。
——上述各点,主要取材或摘录自《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作者曹一民),《勤练太极拳,健身又治病》(作者盛蕾 李森)和《太极拳运动是21世纪人类养生法宝》(作者梅慧生)等文章。
( 转自 太极健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