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快讯记者从聊城市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运河旅游开发项目座谈会上了解到,聊城运河两岸也要修旅游大道啦……东西两岸旅游车道各12米,自行车道5米,步行道4米,将现水城新动脉……
座谈会上,聊城市旅游局局长刘光辉就《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编制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刘光辉介绍,《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是站在全国的角度对聊城运河段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省城镇体系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流域水资源和水利现状、京杭运河及周边用地现状,以及区域旅游市场、区域旅游环境和旅游需求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聊城市古运河总体定位、旅游品牌及设计愿景。总体定位为:世界的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际自行车赛基地;中国的运河: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的运河:聊城运河经济带、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品牌:会通古运河,聊城故事多。设计愿景包括四大篇章: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
其中“美丽的河”篇章对聊城京杭运河空间和旅游规划体系进行了规划,并按照空间功能结构,以及“合纵连横,县县达河,分级集散,绿道织岸”的原则对全线交通体系进行了规划,通过对运河航道、沿运河旅游专用道、国家步道、自行车道和各级交通集散枢纽、游客服务点、自驾车房车营地、水陆换乘码头的建设,串联沿线各节点,带动2城7镇132村的发展。沿线旅游车道宽度为12米,自行车道为5米,步道为4米。为加强带状旅游区的景观效果和氛围,提升旅游能级,还对国家步道树种进行了筛选,对沿线农业进行了花田旅游规划,策划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活动,并按照河、湖、泉、田、林、城、镇、村、街、人的产品框架设计了各类旅游产品。
据了解,本次规划运河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概算约100亿元,将沿京杭运河聊城段建设两条旅游道、一条国家步道及旅游厕所、标识牌等相关配套设施。旅游路东线长度106公里,旅游路西线长度122公里,河道长度约110公里,沿路绿化带宽度:20—50米,国家步道长度152公里,将建设停车场21处,自驾车房车营地8处,游客中心9处。旅游车停靠点每500—1500米1个,共计约260个。
总体来说,该规划通过保护挖掘聊城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将大运河聊城段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最终实现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形成聊城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为做好运河聊城段旅游开发项目咨询论证工作,聊城市决咨委明确了专门的项目专家组,专家组组组长由殷立森同志兼任,副组长由王云、唐佑乾、李泉、陈昆麟同志兼任,成员有李西郊、王洪奇、张二勋、王洪岩等四名同志。在具体工作中,项目专家组将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立足历史、文化、生态三方面认真审视做好运河旅游开发工作的价值,并按照“通、联、灵、秀”的四字要求,提出处理好古运河保护与开发工作的科学建议,推进聊城运河旅游可持续发展。(滢萍 报道)
座谈会上,聊城市旅游局局长刘光辉就《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编制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刘光辉介绍,《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是站在全国的角度对聊城运河段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省城镇体系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流域水资源和水利现状、京杭运河及周边用地现状,以及区域旅游市场、区域旅游环境和旅游需求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聊城市古运河总体定位、旅游品牌及设计愿景。总体定位为:世界的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际自行车赛基地;中国的运河: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的运河:聊城运河经济带、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品牌:会通古运河,聊城故事多。设计愿景包括四大篇章: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
其中“美丽的河”篇章对聊城京杭运河空间和旅游规划体系进行了规划,并按照空间功能结构,以及“合纵连横,县县达河,分级集散,绿道织岸”的原则对全线交通体系进行了规划,通过对运河航道、沿运河旅游专用道、国家步道、自行车道和各级交通集散枢纽、游客服务点、自驾车房车营地、水陆换乘码头的建设,串联沿线各节点,带动2城7镇132村的发展。沿线旅游车道宽度为12米,自行车道为5米,步道为4米。为加强带状旅游区的景观效果和氛围,提升旅游能级,还对国家步道树种进行了筛选,对沿线农业进行了花田旅游规划,策划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活动,并按照河、湖、泉、田、林、城、镇、村、街、人的产品框架设计了各类旅游产品。
据了解,本次规划运河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概算约100亿元,将沿京杭运河聊城段建设两条旅游道、一条国家步道及旅游厕所、标识牌等相关配套设施。旅游路东线长度106公里,旅游路西线长度122公里,河道长度约110公里,沿路绿化带宽度:20—50米,国家步道长度152公里,将建设停车场21处,自驾车房车营地8处,游客中心9处。旅游车停靠点每500—1500米1个,共计约260个。
总体来说,该规划通过保护挖掘聊城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将大运河聊城段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最终实现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形成聊城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为做好运河聊城段旅游开发项目咨询论证工作,聊城市决咨委明确了专门的项目专家组,专家组组组长由殷立森同志兼任,副组长由王云、唐佑乾、李泉、陈昆麟同志兼任,成员有李西郊、王洪奇、张二勋、王洪岩等四名同志。在具体工作中,项目专家组将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立足历史、文化、生态三方面认真审视做好运河旅游开发工作的价值,并按照“通、联、灵、秀”的四字要求,提出处理好古运河保护与开发工作的科学建议,推进聊城运河旅游可持续发展。(滢萍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