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Ipsilon公司推出了IP Switching协议,在数据通讯界立即引起具大震动。 Ipsilon公司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举成为数据通讯界众所周知的公司,并由此引发了路由器技术的一次大革命,各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三层交换方案,而其中对MPLS协议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有如下一些协议:
1) IP Switching。由Ipsilon于1996年提出,并推出支持该协议的商业产品,该协议使ATM交换机成为一台路由器,因而具有ATM交换机的高性能,从而突破传统路由器的性能限制。IP交换的基本目的是采用弃用ATM控制平面的方法来高效地集成ATM交换机IP路由器。IP Switching的标签建立是由数据流驱动的。 Ipsilon定义一套协议,包括标签绑定协议(称为Ipsilon Flow Management Protocol或者IFMP,RFC)和交换机管理协议(称为General Switch Management Protocol 或者GSMP,RFC)。GSMP只是用来控制单个ATM交换机及那些跨越该交换机的虚连接。
2) Tag Switching是由CISCO开发一种标签(CISCO称之为标记)的方法。同IP Switching不同的是Tag Switching不是信赖数据流的驱动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它是信赖于控制驱动(有一个相当于ATM协议的控制平面),Tag Switching网络由 Tag Edge Routers和Tag Switching Routers组成。IP包在Tag Edge Routers上进行标记封装,下一跳的路由确定信赖标准路由算法(如OSPF、BGP等)。标记的绑定和分布采用标记分布协议(Tag Distribution Protocol,TDP)。
3) Aggregate Route-based IP Switch (ARIS)是IBM的一种标签交换方案。同Tag Switching、ARIS是把标签同汇集路由器相差联,不同于IP Switching中同流相关联,标签的绑定和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是由控制流(如路由更新)来决定的。通常出口路由器是发起方。ARIS在设计时是考虑到使用ATM作为其数据链路层的,ARIS是一个点到点的协议。它直接运行在相邻路由器的IP之上,并提供在邻接路由器之间建立和交换标签的方法。ARIS的关键概念是“出口标识(Egress Identifier)。标签分发始于出口路由器,并有规律地通过网络传递到入口路由器。
显然,各厂家独立的基于标签交换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被其他厂家接受的。
1) IP Switching。由Ipsilon于1996年提出,并推出支持该协议的商业产品,该协议使ATM交换机成为一台路由器,因而具有ATM交换机的高性能,从而突破传统路由器的性能限制。IP交换的基本目的是采用弃用ATM控制平面的方法来高效地集成ATM交换机IP路由器。IP Switching的标签建立是由数据流驱动的。 Ipsilon定义一套协议,包括标签绑定协议(称为Ipsilon Flow Management Protocol或者IFMP,RFC)和交换机管理协议(称为General Switch Management Protocol 或者GSMP,RFC)。GSMP只是用来控制单个ATM交换机及那些跨越该交换机的虚连接。
2) Tag Switching是由CISCO开发一种标签(CISCO称之为标记)的方法。同IP Switching不同的是Tag Switching不是信赖数据流的驱动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它是信赖于控制驱动(有一个相当于ATM协议的控制平面),Tag Switching网络由 Tag Edge Routers和Tag Switching Routers组成。IP包在Tag Edge Routers上进行标记封装,下一跳的路由确定信赖标准路由算法(如OSPF、BGP等)。标记的绑定和分布采用标记分布协议(Tag Distribution Protocol,TDP)。
3) Aggregate Route-based IP Switch (ARIS)是IBM的一种标签交换方案。同Tag Switching、ARIS是把标签同汇集路由器相差联,不同于IP Switching中同流相关联,标签的绑定和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是由控制流(如路由更新)来决定的。通常出口路由器是发起方。ARIS在设计时是考虑到使用ATM作为其数据链路层的,ARIS是一个点到点的协议。它直接运行在相邻路由器的IP之上,并提供在邻接路由器之间建立和交换标签的方法。ARIS的关键概念是“出口标识(Egress Identifier)。标签分发始于出口路由器,并有规律地通过网络传递到入口路由器。
显然,各厂家独立的基于标签交换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被其他厂家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