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三堂吧 关注:53贴子:3,452
  • 1回复贴,共1

潘天寿与《灵岩涧一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活化典藏】潘天寿与《灵岩涧一角》

《灵岩涧一角》(中国画) 潘天寿(1955年,纸本、设色,119.7×116.7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这是潘天寿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幅代表作,是他在解放后文艺政策的特殊要求下,深入生活,观照自然,将近景山水与花卉相结合所进行的系列艺术探索中较早的一件作品。
 


IP属地:山东1楼2016-06-13 18:38回复
    《灵岩涧一角》即为雁荡之行的成果,上题“画事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似在探索积墨表现雁荡厚重的适用性。此画中,他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将山水视线拉近,犹如长焦镜头取景般,表现的是山水的局部。又将近景山水与山花野卉结合表现,突破了传统山水和花鸟的布置;二是着眼山花野卉,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题材,他说:“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姿质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象得之。”他从不为人知的山花野卉中发现了独有的意趣;三是意趣和格调上突破了传统山水花鸟的“荒寒”之趣,而引向欣欣向荣的繁茂之境。这既是对当时文艺审美要求的一种回应,同时又没有表面化地去粘贴火车、电线杆等符号。在这幅作品上,潘天寿也充分地展现了他的笔墨功力。如椽巨笔勾勒山石轮廓,急雨般的积墨点表现灵岩涧草木的葱茏,双钩填色画出山石中顽强生存的无名野花,溪水部分完全留白。笔墨的高品格追求、虚实相生的布置,处处体现潘天寿对传统的坚持和继承,而取景、构图、意趣方面却又是新的,这正是潘天寿的“传统出新”。这样的创新立足传统精髓,回应时代命题,同时充分展露个人艺术特色,这才是真正的创新,也是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正途。
      此幅作品参加了1956年7月10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观众认为它与齐白石、吴湖帆、吴镜汀等老画家的参展作品一样,“既真实,又继承了祖国的民族传统,既富有生活意味,又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同时“功夫老辣”,(《观众对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展品的意见》,《美术》1956年8月号)。作品应是该展后入藏的中国美术馆。
      (陈永怡)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15版)


    IP属地:山东4楼2016-06-13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