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19日
漏签
0
天
中华传统文艺交流吧
关注:
25
贴子:
1,08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8
回复贴,共
3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中华传统文...吧
>0< 加载中...
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几点疑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谈到中华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都是应该感到自豪的,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处处都闪耀着光芒,比如中华传统的医学,易学,以及天文历法等。但是,这些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中华瑰宝,到底是这样形成的,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探讨。某些学者,对其也只是含混的说一句;“这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这个回答,我颇有不解。
送TA礼物
IP属地:吉林
1楼
2016-06-16 11:14
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就拿中医中的经络穴位来说吧!经络和穴位的发现,是怎么样得来的呢?我们假设一下,即便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那么,首先就先要有人得了病,然后,只能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触碰到了某个穴位,而且,第一次的触碰是不会发现穴位和脏腑间的关联的,只能是多次的触碰才可以记录一个穴位点。而人身上有几千个穴位,这要经过多少次的机缘巧合,才能把所有的穴位全部的摸清呢?还有就是经络的走向,顺逆,包括命名等问题,先民是怎样才能把几十条经络摸清并且找到与脏腑间的内在关联呢,这怎么可能是经验的累积呢?如果真的是累积的经验,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发展中的考古资料呢?
IP属地:吉林
2楼
2016-06-16 11:15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们都知道,从有记录的医学开始,中医学就已经是完善的了,如果是累积性的产物,那么就必定会有不同的,片段性的出土资料的。但结果却是空白的。在惊叹中华先民的智慧的同时,我不仅会想,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才能累积出来的呢?就按最快的发展来假设,如果发现一个穴位,并熟悉和掌握它的功能,按照一年一个来计算,那么,中医学的理论怕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呢吧!?
IP属地:吉林
5楼
2016-06-16 11:17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再来说说中国最古老的的智慧书之一的《易经》吧!很多年来,《易经》一直被冠以占卜之书,很多人视之为迷信,然而在这部书中,却有着很多让人不解的问题,比如其中的卦画的阴阳问题,爻辞问题,名称问题等,
IP属地:吉林
6楼
2016-06-16 11:18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自《易经》产生以来,解读《易经》就成为了易学者们最基本的工作和责任。《易经》中晦涩难懂的思想,也无疑成为了摆在易学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浩繁的巨大工程。
IP属地:吉林
7楼
2016-06-16 11:19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往今来,解读《易经》的书籍 和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论文,形成了多种思辨哲学和逻辑哲学。从历史上看,多数的先贤圣哲的思想中,都会引用和借鉴《易经》中的思想;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古老而伟大的巨著,不仅仅只是术数推理,预测占卜的工具;更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圣经。
IP属地:吉林
8楼
2016-06-16 11:19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纵观古今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我们知道,其中多数是以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但是,无论哪种流派;无论以谁为主导;解读《易经》的观点,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既是以爻象(符号)部分的乘 比 应 承的关系;为解《易》的立论基础。
IP属地:吉林
9楼
2016-06-16 11:20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这是根据爻象之间的变化,和卦象之间变化而总结成的乘 比 应 承的四种关系;其中,乘是迎接,比是对照,应是呼应,承是承继。通过爻象或卦象之间的这四种;错综复杂的转换关系,从而去解释天地 阴阳和爻象所代表的关系,来确立事物发生 发展的必然因果关系。
IP属地:吉林
10楼
2016-06-16 11:20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二,是从爻辞的文意思想含义为解《易》的立论基点。是通过爻辞中的叙事,来判定爻象变化和可能带来的吉 凶 悔 吝的结果。从而确定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依据。
IP属地:吉林
11楼
2016-06-16 11:21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而以我个人的研究观点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如果仅以爻象的方法分析,似乎略显牵强。我们在不看爻辞的情况下,而单凭若干代表阴阳的符号;就来判定《易经》的思想,实在是如入雨雾,而这种乘 比 应 承的关系,又往往是用来说明爻辞产生的原因的;而如果若是仅以爻辞来解《易》,又会不免显得没有爻象来作为依托。这是古今解《易》的学者们,不能站在同一的立场上,去研演易理的原因;以至于一些易学爱好者们,大推《易经》的占筮学说,也因此衍生出很多流派见各执己见的不同立场和观点,从而使《易经》这部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的指导著作,蒙上了迷信晦深的面纱。
IP属地:吉林
12楼
2016-06-16 11:21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所以;无论是仅以爻象解《易》。或是单以爻辞解《易》,都是缺少理论根据的。
IP属地:吉林
13楼
2016-06-16 11:22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爻象和爻辞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就像整部《易经》中的阴阳道理一样,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易”。爻象和爻辞,就像这《易经》思想中的阴阳道理。那么,爻象中有自己的明暗变化,爻辞中也有自己的显藏规律,这是符合阴阳规律的特性的,如果把两者分开,来单独解释,那就像要把阴和阳分开来解释一样,是根本就没有说服力的苍白辩解。
IP属地:吉林
14楼
2016-06-16 11:22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爻象的变化组成,是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来指导人的思想行为的;而爻辞的组成,是引申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必然因果的。这种必然的因果,又存在爻象的阴阳变化中,这种爻辞的变化,不是我们通常读《易经》的直观感受,而是依据爻象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爻辞的这种变化具体体现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这样来读懂《易经》的变化呢?这就是我要阐述的爻辞互换学说。
IP属地:吉林
15楼
2016-06-16 11:23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们知道,每卦的爻辞中,都有一些爻辞是与卦象 卦名的含义略有脱离。从而,读起来会显得有很多突兀的变相感觉。如《易经 》中的乾 坤二卦,这两个卦是《易经》中的首卦,也是《易经》中的核心,一切阴阳辩证的道理,都来源于此纯阳 纯阴的两个卦象。它们的爻象和爻辞,也是全经中的中心思想。
IP属地:吉林
16楼
2016-06-16 11:24
回复
收起回复
白柳先生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但是;我们在解读乾坤这两卦的爻象和爻辞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基本的现象;既是两卦的至阳至阴,直观上看,是只有位置而没有乘 比 应 承的这种变化的,而爻辞,则有一个更显著的有趣现象,就是在乾卦上,除了九三爻辞是表君子的,而其他五爻均以龙象为代表,而在坤卦的爻辞中,从一至五爻,说的都是人当效法的行为,只有上六爻,用的是龙的状态来表示的。原文如下:
IP属地:吉林
17楼
2016-06-16 11:24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上岸第一件事:剑斩意中人
1819560
2
关税行不通川普该打下一张牌了
1668747
3
剑网3肥啾武器盒补偿你满意吗
1537760
4
iG极限翻盘2-1拿下JDG
1484433
5
如何看待泽连斯基向中国泼脏水
1217580
6
T1不敌BFX输在哪
1062550
7
日本多地发生无差别杀人事件
922656
8
博人传佐良娜在线开挂秒杀树人
908293
9
林诗栋4比0莫雷加德进4强
851466
10
江西景德镇工伤纠纷酿惨案
72706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