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放(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在全球化已经到了传播的时代,做历史要有新的思路。像麦克尼尔的那种世界史研究是很少的,他曾任美国世界史协会主席。他的著作《西方的兴起》很有名,但是他后来承认了,这本书中他有西方中心论的思想。他在一次发言中提到,他期待中国的学者能以中国的视角来平衡西方中心论,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历史感很强的民族。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部跨学科的世界史研究,两千多年的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史,还有经济史的研究。我写了一本书《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写了十年,现在还没出版。我想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
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对于全球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全球史视野下的文化史编纂,是我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关于整体世界史的建构与思考,在国际上曾经有些人在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包括麦克尼尔和本特利。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一书,以全球史视野建构一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他提出了文明扩散论,注意文明的交流,试图建构一个整体的世界史。他的比较大的特点是宏观的视野,这点是很可取的。实际上也如他自己所说,《西方的兴起》中,还是有很多缺陷的。其中一点就是很难脱离西方中心论的思想,这点他自己没有说,他对欠发达地区的关注是很不够的。当然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觉得自己做得不错,同时他还注意到了缺陷,有人批判他实际上忽略了社会史。第二个人是本特利,1993年他写了一本书叫《旧世界的遭遇:前现代时期的跨文化接触和交流》,1996年他发表了《跨文化交流与世界史的分期》。他注重文明交流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按照吴于廑的话来说,这其实是文明的横向交流的一个问题。根据文明的传播状况,他把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它有一个缺陷就是要注意各自内部的各种运动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就像魏特夫写的东方专制主义。机械化时代以来就有一个所谓的宏大叙事规律,要想说清楚其实是不那么容易的。所有的文明都应该有它自己的特色,所以要研究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也是很重要的。马克•凯斯兰斯基等人写了一本书《西方文明简史:未完成的遗产》。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了西方文明史的历程,它注重政治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结合,也注重重大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第二个特点是抛弃了线性和片面的思维方式,注意到西方文明遗产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第三个特点是关注到边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