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型也会有局限,就是仅仅通过自由联想和催眠去宣泄还不足以让病人领悟他内心的冲突是哪里来的,这是他局限的地方,没有长期疗效,只有短期疗效,症状会复发。但是这个模型现在还是很有价值,但是一个人要解决深层的问题,不仅仅是情绪宣泄就够了,只有借助长程的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而后能够自发地呈现宣泄,这样治疗的程度就更深了。现在有一些强烈表达性的心理治疗,大家可以发现,好像效果挺好,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某些创伤被强烈的激发出来,好像很释放,好像问题解决了,但是就像打一次鸡血一样,过一阵子又回到老样子。所以要效果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心理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我们要建立持续不断的长程治疗关系,给予来访者长期稳定情感上的安全感,这才能够让来访者持续不断地去宣泄,这个模型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就是要去处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绪感受,包括创伤体验,或者要去修复、修通这一部分。其他流派的疗法中也会提到,我们要去关注内在的小孩,或者说,要跟我们的过去和解,这也都是这个意思,因为不能到我们意识层面、记忆层面的东西,它一直都还在那里。
弗洛伊德提出的第二个模型,叫地形学模型,就是来自于地理形态,就是指潜意识的理论,也就是冰山理论,水面以下是潜意识部分。这个理论在神经症谱系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包括弗洛伊德当年提到的焦虑型的抑郁症、恐怖症,还有一些转换障碍,也就是癔症,还有强迫症。从1900年以后,弗洛伊德发现,某些患者的创伤是基于幻想或者梦境,并非来自现实,他就越来越重视潜意识的重要。现在不仅是专业人员,连老百姓都知道潜意识,似乎是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个年代去重视潜意识却是有重大意义的,重视潜意识就把人从神坛上面打到地面上,人类自认为和动物不同,就是可以掌握自己的主观意识,掌控自己,受自己意志支配,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给人当头一棒,一个人忙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原来都是被他潜意识里不知道的欲望、冲突所支配的,甚至不断地在同一地方摔跟头,也就是创伤的强迫性重复,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说人并不是万能的,能够自我掌控。弗洛伊德在那个时代提出的理论是非常有冲突性的,争议性的,大家对他都非常质疑,弗洛伊德提到,一个人有神经症是他早年有创伤,甚至是遭遇了性侵,那当时很多人听了就非常愤怒,特别是癔症患者的父母,他们感到非常气愤,甚至认为是弗洛伊德误导了他们的孩子,诱导出了他们儿时曾经历过性创伤。所以在实践中,弗洛伊德反复思考,得出人的心智是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的,特别是婴幼儿阶段,他们的幻想会被当做现实来处理,所以这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只是心理上的真实,这就是负性潜意识罪恶幻想。成年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路上突然碰见警察,会产生莫名的慌——慌什么慌,你又没干过坏事。这就是潜意识的罪恶感和内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