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我从河里捞鱼回来,门口站着一个华服女孩。
她跟我说:“你不觉得你家真的很小么?”
我从没见过她,但是我觉得她说的话很奇怪,能够容得下我们一家人不就好了么?我说不觉得:“能容下七个人的房子还算小啊。”
她又跟我说:“宁九,我觉得你真不幸福。冬天冷夏天热,那一年四季得多难熬啊?我在家里的时候,冬天穿着单衣也不觉着冷。到了夏天,晚上须得盖着被子睡,不然到了后半夜总被凉醒。”
我想了想,我家的茅草屋有着别人家不可媲美的优势。不但冬凉夏暖,而且四面通风,还采光良好。
我跟这个莫名其妙却知道我名字的小姑娘说:“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吧。但是,我觉着你过冬天就像过夏天,而到了夏天的时候却又在过秋天。感觉不到炎热和刺骨的寒冷,这样的一年四季还有什么意思呢?”
“你!你!你!”她瞪我一眼:“什么你啊你啊的?我跟你不一样,我爹不是卖豆腐的,我也不用每天去捞鱼,我可是有名字的!”
说完,她抬手搡了我一下,我背后的筐掉在地上,几只鱼大半落在了地上,还跳了几下。
“对对对,你家不吃豆腐,你家从不买我家的豆腐。”我蹲下身,装作很不经意地问她:“哎,你叫什么名字啊?”
“你可听好了,”华服女孩很显然是忽略我的前半句话,她挺挺小身板儿,扬起了那张珠圆玉润的脸:“杏婵,我叫杏婵。”
杏婵见我没答话,大概以为我怕了,又丢了几句表示不屑的话过来。
我都没怎么听见。
我把跌在脚边的鱼一条一条拾回到筐里,背着筐回身走了。
她那一句话,足以碾灭我所有虚无的骄傲。
我是宁九九,出生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在六岁之前,我不知道我与别人家孩子的不同。我爹是安河村里卖豆腐的,我家豆腐做得很好,但是即便爹爹、娘亲、我和我的三个哥哥再怎么努力地做豆腐。挣来可怜的一点钱还是负担不起我们家巨大的开支。
但是,在此之前我依然过得很开心。大哥和二哥的工作主要是给地主张德放牛,偶尔也给他家种地。三哥除了帮着做豆腐以外就和我去山里采野菜。
那种野菜长得小而丑,看起来灰溜溜的,和我们这些穷人的气质很相符。而且,它的学名叫灰灰菜。
灰灰菜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我每天都能在我家的木碗中见着它,张仪曾问我灰灰菜是不是很好吃。我很奇怪,他都没吃过的吗?
当天中午,我十分友好地给他舀了一大碗,他吃了一口就呸了出来。
我觉得灰灰菜虽然并不是非常可口,但是好像我也没吃过什么更可口的东西了。所以无从比较。那时候我尚不知什么叫做云泥之别,只单纯地以为,他是早饭吃太多了。
张仪住在安河村最东面,我很少去那边。我的活动范围被爹娘限制在西山和流经村中的一条河之间。
我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开心到不知到什么是不开心。我觉得这种生活本该就是属于我们的。
二哥曾问我:“九九,你有没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么?”
我最想要做的?吃饭?睡觉?还是捞鱼?
后来,有说我有趣的、有说我无聊的、还有说我天真的、甚至有人还说我好看有气质的。但就是没有人说过,我很有追求的。由此可见,我打小就是个没什么追求的人。
我觉得生为活,开心就好了,何必想太多。
六岁的我很认真地想了想,跟他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我们一家人能好好生活在一起。”
我以为二哥又要骂我蠢,但他只是抬起手摸了摸我的脑袋,他笑得很奇怪:“九九,没有人可以一直在一起。即便是最亲的人,也是这样。”
我还小,不明白很多事情。比如他笑里头藏了一种名为悲伤的东西。不明白我每天捉鱼的这条小河向东流,最终也要归入大海。
二哥是我们四兄妹里头唯一上过两天学的人。爹后来说,他当时会送二哥去上学,一定是被浆糊糊住了脑袋。这里说两天,真的就是两天的意思。第一天他打哭了书坊里最壮的李二蛋,第二天他扒掉了先生的裤子。
宁赟跟我说:“我上学得到的唯一,就是有了名字。”
是的,二哥有名字,他也是我们全家唯一有名字的人。二哥上了两天学,直接从宁五八摇身一变,成了宁赟。这也成为了我六年来最崇拜他的原因。
二哥大我八岁。我的这个哥哥总是很神奇,他会爬树掏鸟蛋,也会下河摸鱼。相比二哥,大哥是个呆瓜。
因为二哥总偷懒,为地主张德家放牛这件事大部分落在了大哥身上。大哥曾经很想读书,我爹兜里头当时掏不出半个子儿。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
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张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三哥长我三岁,却是个不能自理的。在我做豆腐的时候,要随时当心他把脑袋探进磨里去;我采野菜的时候,必须把他用绳子拴在山腰那颗歪脖子树上,才能放心往山的更深处走。
追溯我整个童年,最无忧无虑的大概也就是那几年。
我后来想起,曾在夏天的夜晚,河面上有星子水汪汪的倒影。只要我掬起一捧水,它就会躺在我手心里。
可那到底是倒影,假的星星,虚无的快乐。
我从河里捞鱼回来,门口站着一个华服女孩。
她跟我说:“你不觉得你家真的很小么?”
我从没见过她,但是我觉得她说的话很奇怪,能够容得下我们一家人不就好了么?我说不觉得:“能容下七个人的房子还算小啊。”
她又跟我说:“宁九,我觉得你真不幸福。冬天冷夏天热,那一年四季得多难熬啊?我在家里的时候,冬天穿着单衣也不觉着冷。到了夏天,晚上须得盖着被子睡,不然到了后半夜总被凉醒。”
我想了想,我家的茅草屋有着别人家不可媲美的优势。不但冬凉夏暖,而且四面通风,还采光良好。
我跟这个莫名其妙却知道我名字的小姑娘说:“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吧。但是,我觉着你过冬天就像过夏天,而到了夏天的时候却又在过秋天。感觉不到炎热和刺骨的寒冷,这样的一年四季还有什么意思呢?”
“你!你!你!”她瞪我一眼:“什么你啊你啊的?我跟你不一样,我爹不是卖豆腐的,我也不用每天去捞鱼,我可是有名字的!”
说完,她抬手搡了我一下,我背后的筐掉在地上,几只鱼大半落在了地上,还跳了几下。
“对对对,你家不吃豆腐,你家从不买我家的豆腐。”我蹲下身,装作很不经意地问她:“哎,你叫什么名字啊?”
“你可听好了,”华服女孩很显然是忽略我的前半句话,她挺挺小身板儿,扬起了那张珠圆玉润的脸:“杏婵,我叫杏婵。”
杏婵见我没答话,大概以为我怕了,又丢了几句表示不屑的话过来。
我都没怎么听见。
我把跌在脚边的鱼一条一条拾回到筐里,背着筐回身走了。
她那一句话,足以碾灭我所有虚无的骄傲。
我是宁九九,出生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在六岁之前,我不知道我与别人家孩子的不同。我爹是安河村里卖豆腐的,我家豆腐做得很好,但是即便爹爹、娘亲、我和我的三个哥哥再怎么努力地做豆腐。挣来可怜的一点钱还是负担不起我们家巨大的开支。
但是,在此之前我依然过得很开心。大哥和二哥的工作主要是给地主张德放牛,偶尔也给他家种地。三哥除了帮着做豆腐以外就和我去山里采野菜。
那种野菜长得小而丑,看起来灰溜溜的,和我们这些穷人的气质很相符。而且,它的学名叫灰灰菜。
灰灰菜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我每天都能在我家的木碗中见着它,张仪曾问我灰灰菜是不是很好吃。我很奇怪,他都没吃过的吗?
当天中午,我十分友好地给他舀了一大碗,他吃了一口就呸了出来。
我觉得灰灰菜虽然并不是非常可口,但是好像我也没吃过什么更可口的东西了。所以无从比较。那时候我尚不知什么叫做云泥之别,只单纯地以为,他是早饭吃太多了。
张仪住在安河村最东面,我很少去那边。我的活动范围被爹娘限制在西山和流经村中的一条河之间。
我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开心到不知到什么是不开心。我觉得这种生活本该就是属于我们的。
二哥曾问我:“九九,你有没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么?”
我最想要做的?吃饭?睡觉?还是捞鱼?
后来,有说我有趣的、有说我无聊的、还有说我天真的、甚至有人还说我好看有气质的。但就是没有人说过,我很有追求的。由此可见,我打小就是个没什么追求的人。
我觉得生为活,开心就好了,何必想太多。
六岁的我很认真地想了想,跟他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我们一家人能好好生活在一起。”
我以为二哥又要骂我蠢,但他只是抬起手摸了摸我的脑袋,他笑得很奇怪:“九九,没有人可以一直在一起。即便是最亲的人,也是这样。”
我还小,不明白很多事情。比如他笑里头藏了一种名为悲伤的东西。不明白我每天捉鱼的这条小河向东流,最终也要归入大海。
二哥是我们四兄妹里头唯一上过两天学的人。爹后来说,他当时会送二哥去上学,一定是被浆糊糊住了脑袋。这里说两天,真的就是两天的意思。第一天他打哭了书坊里最壮的李二蛋,第二天他扒掉了先生的裤子。
宁赟跟我说:“我上学得到的唯一,就是有了名字。”
是的,二哥有名字,他也是我们全家唯一有名字的人。二哥上了两天学,直接从宁五八摇身一变,成了宁赟。这也成为了我六年来最崇拜他的原因。
二哥大我八岁。我的这个哥哥总是很神奇,他会爬树掏鸟蛋,也会下河摸鱼。相比二哥,大哥是个呆瓜。
因为二哥总偷懒,为地主张德家放牛这件事大部分落在了大哥身上。大哥曾经很想读书,我爹兜里头当时掏不出半个子儿。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
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张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三哥长我三岁,却是个不能自理的。在我做豆腐的时候,要随时当心他把脑袋探进磨里去;我采野菜的时候,必须把他用绳子拴在山腰那颗歪脖子树上,才能放心往山的更深处走。
追溯我整个童年,最无忧无虑的大概也就是那几年。
我后来想起,曾在夏天的夜晚,河面上有星子水汪汪的倒影。只要我掬起一捧水,它就会躺在我手心里。
可那到底是倒影,假的星星,虚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