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第三届活动育人精品课程
学校名称 寿光市营里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 探寻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 实施时间 2012年-2015年
课程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李梦莉13793649759 课程开发主要成员(不超过3人) 吴钦福、丁华平单振全
课程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实施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此我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鉴于以上考虑,结合初中生在初一至初三学龄段心灵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绘制出心理发展的蓝图,开发并实施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健康心灵课程。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探寻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课程实施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1、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3、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4、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一>、中学生应该掌握部分心理知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二>、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1.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一是放下教师的“架子”。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二是减少“规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2.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一是同伴的“互动”。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二是教师的“期望”。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3.开展公平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的相互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夺得最终的胜利。<三>、优化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1.学会倾听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7%。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2.巧设情境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受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四>、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措施及成效 主要措施: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我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采取“望、闻、问、切”的措施,以“全、细、严、实”为原则,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查细节、摆问题、找原因、补措施,精细化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一是招募班组“小护士”,“望”其行动。各班级成立行为习惯素质评定小组,评选出品学兼优的组长作为“监护人”,观察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随时记录,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理服人,以规范引导人。 二是设置学生“意见箱”,“闻”其表现。学校在宿舍楼、教学楼、餐厅设置“意见箱”,鼓励学生积极举报不良行为。 三是发放细节“调查卷”,“问”其心态。重点发放《学生心理状况思想状况调查表》、《不文明行为习惯调查表》、《安全情况排查表》,通过问卷“把脉”,调血理气,治本强标。四是对症下药“小处方”,“切”其习惯。教师综合分析诊断症状,透视存在的症结,制定具体可行的补救“小处方”,有时与家长携手,跟踪教育监督,建立台账,将个性教育进行到底。2、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指导,守护学生心灵家园,与综合素质评价紧密联系。根据现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分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办壁报,设专栏,发放明白纸和宣传单。全体学生集中阶梯课室听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由该校心理老师主讲。老师重点向女生讲解了青春期的卫生和保健措施、男女交往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课进行测试,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3、拓宽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校内外网络一体化。学校创建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微信群和校讯通,充分拓宽家校联系渠道。教师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双方更加熟悉地了解学生。学校要求教师,本着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业健康成长的宗旨,必须把握好沟通的频率和内容,体现真诚、公正、尊重、适时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就家长、学生、社会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师德考核、校园安全健康教育、化解家校矛盾等方面,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校发展创设有利环境。学校还面向家长公开了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电子邮箱,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充分拓宽了家校携手教育的渠道。 为认真查找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电话家访的形式,问计于民,留给每位家长一片丹心几多真情。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工参与,做到与每位家长“家家通话”,内容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工作、办学条件、校园安全和干部作风、育人方式等多个方面。学校将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努力改进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电话家访已经形成制度,除了召开家长会以外,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电话家访。 此举,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净化化学生心灵。“春风吹草绿,秋霜催叶黄”。营造一个良好的“阵势”,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目的,以学校、班组为阵地,以活动为东风,开展了“三自一包”活动。一是借学校大集体的东风,开展“自律”活动,让规范在我心中。学生在大课间齐唱用行为规范编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和《父亲》、《母亲》歌曲,让学生知荣明耻,感恩报国,培养自信、诚心、爱心、恒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律意识。有意识地安排优生主动接近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自己处处受人尊重,排除师长、亲朋、同学的讥嘲和轻视。二是借班级小集体的东风,开展“自齐”活动,让学困生向标兵看齐。每周每班分别评选出五名“纪律标兵”、“学习明星”、“进步明星”,佩戴学校特制的袖章,既增强了学生的自身责任感,又让其他人学有榜样、比有标兵。三是借监督小组的东风,开展“自省”活动,让学生在阳光日记中反省。各班成立监督小组,周末班组内展示阳光日记,进行自我反省。同时,“一包”就是让任科教师包靠到各监督小组中,因材施教,形成“阵而后战”的围攻之势,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到底。5、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到附近乡村蔬菜大棚基地进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寿光蔬菜博览会,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魅力。让学生到当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洗衣服,进行感恩教育。6、加强毕业班心理辅导,举办人生职业规划讲座。为缓解和调适毕业生面临中考压力过重的焦虑情绪,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毕业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复习迎考,我们举办了毕业班考前心理、学法指导讲座。一是捕捉学习“闪光点”,增强自信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寻找自己在学习上的“闪光点”,一方面小组成员互相寻找别人在学习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教育学生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必胜信念。二是探寻心理“黄金分割点”,提高心理素质。运用班会、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帮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克服焦灼心理。心理教师坐阵咨询室,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防失眠、晕场等关注问题。三是弥补学科“薄弱点”,夯实备战基础。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在个别辅导中让优秀生吃好,让落后生吃饱。四是交流应试“技巧点”,提升答卷质量。运用班级学法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平日的勤练多思,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运用教师讲座的形式,从学科特点的角度,讲解文科识记的技巧,强调遵循规律、注重归纳总结的重要性;理科则突出了实验操作技巧的提高,对学生们的应试技巧有很大的启迪。课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为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我们在定量评价方面,主要采取心理量表测试法,通过课程实施前后数据变化情况来评估实施效果。在定性评价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收集学生每节课的活动感言,评估学生收获情况以及对待心理课的态度,然后做出定性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了解班主任及家长,反馈学生认知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做出心理课效果的定性评估。通过收集各方面评价信息,我们得出明确结论:开发并实施主题菜单式阳光心灵课程非常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提升。我校申报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案例;我校获得了“山东省心理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更加稳健和有序,我校又进行了有效性评价机制:在辅导目标方面,要看是否应时代需要,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否可操作。在辅导主题内容方面,主要看是否是初中生心理发展是最需要的。暖身活动主要看是否切合本节主题,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是否能够创设安全、接纳、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在辅导过程方面,主要看辅导过程是否具有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团体之间是否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辅导关系,辅导中是否有广泛、良性的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辅导活动中来,活动中学生能否自然、投入地扮演所取得的角色,辅导中学生是否有自我体验、自我开放与自我探索。辅导教师是否具备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良好的态度特质,是否能够创设、确立并维持一种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对辅导方法、策略的评价方面主要看:所采用的辅导方法或策略是否正确、适当,运用方法与策略时是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在辅导效果方面,我们主要看辅导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能否把知、情、行三个维度上所获取的辅导效果统整起来促成自我成长,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形成了积极的兴趣与态度。 四、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度保障:1、学校成立课题管理机构和课题领导小组,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学校教师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多渠道地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开发的策略,心理健康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2、建立激励机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阶段成果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奖励优秀教师。科研队伍保障:1、我们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导处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实施中的谐调、把关,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2、拥有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优秀的科研团队目前本课程组核心成员多人,1名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潍坊市教学能手,2名潍坊市优秀教师其余的都是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能手,他们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课题多余项,涉及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大家团结一心负责校本课程的整理,组织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与活动。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证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拨出专项经费,对校本课程在实施上给予财务的倾斜,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印发材料、评优奖先等。)
活动育人课程实施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2010年4月,《开启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案例。2.2015年6月,获山东省心理特色学校荣誉称号。3.课程开发人员出版《直面挫折,挑战自我》和《开启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两部专著。4.课程开发团队丁华平获寿光市生涯规划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李梦莉获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出示省级观摩课《直面挫折,挑战自我》,其中《我的情绪我做主》获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并出版优秀课例光盘。5.借助《心灵营养液》教程授课的健康心灵社团,获第一届潍坊市百佳社团。6.《五措并举让心理咨询室实现高效多能》获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
学校名称 寿光市营里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 探寻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 实施时间 2012年-2015年
课程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李梦莉13793649759 课程开发主要成员(不超过3人) 吴钦福、丁华平单振全
课程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实施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此我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鉴于以上考虑,结合初中生在初一至初三学龄段心灵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绘制出心理发展的蓝图,开发并实施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健康心灵课程。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探寻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课程实施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1、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3、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4、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一>、中学生应该掌握部分心理知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二>、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1.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一是放下教师的“架子”。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二是减少“规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2.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一是同伴的“互动”。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二是教师的“期望”。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3.开展公平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的相互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夺得最终的胜利。<三>、优化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1.学会倾听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7%。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2.巧设情境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受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四>、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措施及成效 主要措施: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我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采取“望、闻、问、切”的措施,以“全、细、严、实”为原则,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查细节、摆问题、找原因、补措施,精细化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一是招募班组“小护士”,“望”其行动。各班级成立行为习惯素质评定小组,评选出品学兼优的组长作为“监护人”,观察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随时记录,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理服人,以规范引导人。 二是设置学生“意见箱”,“闻”其表现。学校在宿舍楼、教学楼、餐厅设置“意见箱”,鼓励学生积极举报不良行为。 三是发放细节“调查卷”,“问”其心态。重点发放《学生心理状况思想状况调查表》、《不文明行为习惯调查表》、《安全情况排查表》,通过问卷“把脉”,调血理气,治本强标。四是对症下药“小处方”,“切”其习惯。教师综合分析诊断症状,透视存在的症结,制定具体可行的补救“小处方”,有时与家长携手,跟踪教育监督,建立台账,将个性教育进行到底。2、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指导,守护学生心灵家园,与综合素质评价紧密联系。根据现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分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办壁报,设专栏,发放明白纸和宣传单。全体学生集中阶梯课室听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由该校心理老师主讲。老师重点向女生讲解了青春期的卫生和保健措施、男女交往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课进行测试,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3、拓宽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校内外网络一体化。学校创建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微信群和校讯通,充分拓宽家校联系渠道。教师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双方更加熟悉地了解学生。学校要求教师,本着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业健康成长的宗旨,必须把握好沟通的频率和内容,体现真诚、公正、尊重、适时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就家长、学生、社会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师德考核、校园安全健康教育、化解家校矛盾等方面,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校发展创设有利环境。学校还面向家长公开了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电子邮箱,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充分拓宽了家校携手教育的渠道。 为认真查找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电话家访的形式,问计于民,留给每位家长一片丹心几多真情。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工参与,做到与每位家长“家家通话”,内容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工作、办学条件、校园安全和干部作风、育人方式等多个方面。学校将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努力改进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电话家访已经形成制度,除了召开家长会以外,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电话家访。 此举,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净化化学生心灵。“春风吹草绿,秋霜催叶黄”。营造一个良好的“阵势”,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目的,以学校、班组为阵地,以活动为东风,开展了“三自一包”活动。一是借学校大集体的东风,开展“自律”活动,让规范在我心中。学生在大课间齐唱用行为规范编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和《父亲》、《母亲》歌曲,让学生知荣明耻,感恩报国,培养自信、诚心、爱心、恒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律意识。有意识地安排优生主动接近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自己处处受人尊重,排除师长、亲朋、同学的讥嘲和轻视。二是借班级小集体的东风,开展“自齐”活动,让学困生向标兵看齐。每周每班分别评选出五名“纪律标兵”、“学习明星”、“进步明星”,佩戴学校特制的袖章,既增强了学生的自身责任感,又让其他人学有榜样、比有标兵。三是借监督小组的东风,开展“自省”活动,让学生在阳光日记中反省。各班成立监督小组,周末班组内展示阳光日记,进行自我反省。同时,“一包”就是让任科教师包靠到各监督小组中,因材施教,形成“阵而后战”的围攻之势,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到底。5、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到附近乡村蔬菜大棚基地进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寿光蔬菜博览会,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魅力。让学生到当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洗衣服,进行感恩教育。6、加强毕业班心理辅导,举办人生职业规划讲座。为缓解和调适毕业生面临中考压力过重的焦虑情绪,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毕业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复习迎考,我们举办了毕业班考前心理、学法指导讲座。一是捕捉学习“闪光点”,增强自信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寻找自己在学习上的“闪光点”,一方面小组成员互相寻找别人在学习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教育学生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必胜信念。二是探寻心理“黄金分割点”,提高心理素质。运用班会、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帮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克服焦灼心理。心理教师坐阵咨询室,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防失眠、晕场等关注问题。三是弥补学科“薄弱点”,夯实备战基础。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在个别辅导中让优秀生吃好,让落后生吃饱。四是交流应试“技巧点”,提升答卷质量。运用班级学法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平日的勤练多思,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运用教师讲座的形式,从学科特点的角度,讲解文科识记的技巧,强调遵循规律、注重归纳总结的重要性;理科则突出了实验操作技巧的提高,对学生们的应试技巧有很大的启迪。课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为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我们在定量评价方面,主要采取心理量表测试法,通过课程实施前后数据变化情况来评估实施效果。在定性评价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收集学生每节课的活动感言,评估学生收获情况以及对待心理课的态度,然后做出定性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了解班主任及家长,反馈学生认知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做出心理课效果的定性评估。通过收集各方面评价信息,我们得出明确结论:开发并实施主题菜单式阳光心灵课程非常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提升。我校申报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案例;我校获得了“山东省心理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更加稳健和有序,我校又进行了有效性评价机制:在辅导目标方面,要看是否应时代需要,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否可操作。在辅导主题内容方面,主要看是否是初中生心理发展是最需要的。暖身活动主要看是否切合本节主题,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是否能够创设安全、接纳、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在辅导过程方面,主要看辅导过程是否具有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团体之间是否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辅导关系,辅导中是否有广泛、良性的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辅导活动中来,活动中学生能否自然、投入地扮演所取得的角色,辅导中学生是否有自我体验、自我开放与自我探索。辅导教师是否具备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良好的态度特质,是否能够创设、确立并维持一种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对辅导方法、策略的评价方面主要看:所采用的辅导方法或策略是否正确、适当,运用方法与策略时是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在辅导效果方面,我们主要看辅导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能否把知、情、行三个维度上所获取的辅导效果统整起来促成自我成长,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形成了积极的兴趣与态度。 四、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度保障:1、学校成立课题管理机构和课题领导小组,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学校教师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多渠道地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开发的策略,心理健康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2、建立激励机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阶段成果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奖励优秀教师。科研队伍保障:1、我们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导处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实施中的谐调、把关,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2、拥有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优秀的科研团队目前本课程组核心成员多人,1名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潍坊市教学能手,2名潍坊市优秀教师其余的都是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能手,他们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课题多余项,涉及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大家团结一心负责校本课程的整理,组织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与活动。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证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拨出专项经费,对校本课程在实施上给予财务的倾斜,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印发材料、评优奖先等。)
活动育人课程实施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2010年4月,《开启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案例。2.2015年6月,获山东省心理特色学校荣誉称号。3.课程开发人员出版《直面挫折,挑战自我》和《开启心理教育的窍门,守护学生心灵家园》两部专著。4.课程开发团队丁华平获寿光市生涯规划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李梦莉获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出示省级观摩课《直面挫折,挑战自我》,其中《我的情绪我做主》获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并出版优秀课例光盘。5.借助《心灵营养液》教程授课的健康心灵社团,获第一届潍坊市百佳社团。6.《五措并举让心理咨询室实现高效多能》获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