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 读音 [kūn péng]
上古神兽更多义项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中文名
鲲鹏
出处
《庄子·逍遥游》
国籍
中国古代
族种
神兽
属性
瑞兽
历史起源 听语音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列子》也有记载。
卵鸟之说
有人认为鲲鹏之变实则海中巨卵孵化成鸟翱翔天际。
《礼记正义》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曰:“卵读为鲲。鲲,鱼子也。”
鲲鹏与金翅鸟之辩
金翅鸟为佛教之迦楼罗(神化的蛇鹰)(又名金翅大鹏鸟,是食龙(此龙指的是印度娜迦Naga,一种蟒蛇))。而佛教《大藏经》又
鲲鹏
将鲲鹏之大与迦楼罗之大相较,因此世人多将金翅大鹏鸟与鲲鹏之鹏划上等号。但金翅大鹏鸟没有鲲鹏变化之能,鲲鹏也不像金翅大鹏人面鸟身,而且据道经记载,鲲鹏所食者九天清气也,故万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外貌形态 听语音
夫鲲之为鱼也。潜碧海,泳沧流,沈鳃於勃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鲋,自以为可得而齐焉。鹏之为鸟也,刷毛羽,恣饮啄,戢翼於天地之间,宛颈乎江海之畔,而双凫乘雁,自以为可得而亵焉。及其化羽垂天,抟风九万,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传说典故 听语音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开篇首句之重,记录了这个华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白话译作:“北方的大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变作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背, 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展开翅膀,鼓足气力,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遮盖天空的云朵。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极。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渊池。”
史书记载 听语音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内篇三:“鲲鹏之寿十亿,虽千年其犹稚也。”
唐朝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鲲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宋代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鲲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代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鲲鹏想。”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鲲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汉赴海,百千折以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