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gaogaoga吧 关注:7贴子:341
  • 2回复贴,共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25 21:01回复
    每年的3月份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各个大学的校园里面就会穿梭者这样的一群身影,他们男生西装革履,女生职业干练,穿梭在各个高校的招聘会上,通行在各个写字楼的面试台前,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毕业生。与电影的浪漫传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高校毕业生们都一个个显得疲惫而又沉重,765万,这是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学校中穿梭的毕业生们就是这765万人之一,他们在用自己的苦苦抗争去争得那一份工作机会,通过自己的汗水去换来菲薄的工资,让自己不用背上失业族,啃老族的帽子。
    自2002年起(当年中国第一届高校扩招毕业生毕业),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05年突破300万,2008年超500万,2011年过600万,近3年更是达到16万到28万的单年涨幅。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由145万人攀升至前所未有的765万。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错愕的现象,每一年都在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但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形势彻底击碎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骄傲,将十二年寒窗的优异成绩所构成的尊严被彻底粉碎,有人说:心碎的太多了,就连渣滓都不剩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今年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数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之后不在继续升学的学生数量,今年所有青年人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0万,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L型增长,经济增速的实际放缓,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能够给毕业生提供体面工作的岗位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都加入了缩招的队伍,两者相较让这个本就不易的毕业季显得更加愁云惨淡。
    从天之骄子到毕业即失业
    曾几何时,大学生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光环的名称,恢复高考之时,老三届的大学毕业生们,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考上大学不仅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更意味着国家分配的工作,一份彻底改变命运的时刻。
    但是,从90年代末国家不包分配开始,到2002年中国第一届高校扩招生毕业,毕业季的愁云越来越浓厚,甚至有人提出了:硕士不如狗,博士满地走的说法。大学生的身份已经从天之骄子被降为职场食物链的底层,当找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都是奢望的时候?就业难逐渐成为大学生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越来越的大学生一经入学就开始为苦苦的求职做着准备。越来越多的大学逐渐失去了其象牙塔的魅力,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培训班,像一个求职训练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25 21:02
    回复
      当代的大学生虽然出生在最好的时代,但是却碰到了最坏的时代,上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代的大学生如何构建自身的能力体系,在职场上能有自己真正的竞争优势,实现脱颖而出。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25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