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邢铁教授讲话稿
同学们:
我们石家庄的夏天总是酷热干燥,今天细雨霏霏,清新凉爽,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好天气能带来好心情。在这里,我很高兴地代表老师们讲几句话。
刚才戴上历史学学位帽的140多位同学,有本科毕业的学士,也有研究生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大家的学位级别不同,内涵都是一样的,都代表着历史专业所特有的人文精神。不论同学们得到了哪一级别的学位,都表明你在学到了历史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传承了一种人文精神,表明你的精神层次有了新的提升。
现在讲精神,好象不合时宜,因为社会变化很快,很多东西都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过,我们是学历史的,应该看到,变化的只是表层的东西,深层的东西是永恒的,改变不了,也淡化不了。就大学来说,这个深层的永恒的东西,就是大学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同学们知道,这些年,不管外界怎么变化,我们这些老师们在传授历史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一直在用我们的文化来熏陶学生,用我们的精神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精神文化层次。
不论同学们意识到意识不到,你现在的精神层次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在历史文化学院的这几年里,你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精神高度。毕业以后,你可能要离开历史专业,可能没有机会再进入大学了;但是,你毕竟在这里读过书,毕竟在大学里走了一回,甚至是走了第二回第三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刻骨铭心地历练,所以,这个新的精神高度将会伴随你的终身,因为她已经镌刻在你的内心深处,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了。应该说,这才是同学们到这里来读书的最大的最有价值的收获。
当然,精神是引导未来、指引方向的,不能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精神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时候还可能是一种尴尬和无奈。譬如,在你选择职业、选择去向、选择生活伴侣的时候,这个精神的高度实际上是一种限制,是一个底线,你不愿意突破这个底线,因为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说,突破底线、降低精神高度是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时候你可能会想,还不如没有这样一个精神高度,没有这个底线,一切可能更简单更舒服。但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告诉同学们,精神还是需要的。你们还年轻,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尤其是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这个精神的高度会引导你走向更高更好,因为我们知道,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能看多远,你才能走多远。
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走的越远越好,尤其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像我们一样,继续做历史学专业,而且要超过我们,比我们做的更好。同时,我们也知道,时过境迁,人各有志,能够理解同学们面临的处境和选择。所以,我们只是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不论选择什么职业,都要做好做大、走正走远,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同学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是有历史学学位的人、是有精神层次的人。在为了生存而适应社会、迎合体制的同时,不要轻易降低自己的精神高度,给自己留下一块精神的家园。
最后,希望同学们记住老师们的嘱托,带着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的精神高度,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成功。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