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挽救了德国经济——“创造就业汇票”
1933年5月31日,德国政府宣布发行10亿马克的“创造就业汇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付特殊的技术工程项目。这些可再展期的票据被政府支付给雇主,雇主将承办大型项目雇用大量工人,这样从企业主一直到普通家庭,都能够从“创造就业汇票”获益。
据统计,从1933年到1938年,“创造就业汇票”的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938年的余额高达120亿马克,占全部政府赤字的85%。其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向直接创造就业的企业进行融资,另一半被用于德国秘密的军事扩张。
创造就业汇票”的一个重大优点就在于:它把真正的购买力德国新被雇用的工人手上。随着这些票据流通量的加大,闲置的资源利用率大幅上升,而失业率迅速下降。
“创造就业汇票”属于纳粹的一种相当前卫的“金融创新”,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其实质:就是政府重新获得了发行货币的权力。
在公共工程方面,特别是在建设新兴中产阶级的住房领域,“创造就业汇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32年德国大约建了14.1万栋住房,而到1934年,大约有28.4万栋各种住宅建成。显然“创造就业汇票”使德国在建的住宅面积在两年之内翻了一番还多。同时这些钱还用于修建德国的公路系统,“创造就业汇票”建成的公路里程高达数千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德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由于外汇和黄金紧缺,德国不得不向英美的国际银行家借贷,这种债务关系就使得德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相关重要利益,受到国际银行家直接和间接影响。但如果把这个环节给迈过去的话,元首就真正掌握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权。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德国政府靠自己发行货币,完全摆脱了英美对它的控制。2 u' h5 x4 e. Z8 a9 T. m0 i
这一正确而卓越的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德国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产生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绕过了国际银行家对德国经济的控制。当然,也招致外国银行家的强烈不满和严重关注。
希特勒执政初期,取得了巨大而罕见的社会认同感和民众的支持。对于元首的这一历史功绩,我们在教科书上看不到也是目前不可能看到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而“创造就业汇票”的一大功绩就在于:他使德国的经济发展摆脱了英、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束缚,重建了德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