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节选自林保淳主编的《傲世鬼才一古龙》(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2月初版)。作者周清霖,上海学林出版社编审室主任。
一九九二年,香港国际级导演王家卫以其惊人魄力,用整整两年的时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古装武侠片《东邪西毒》,张国荣、林青霞、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张学友、梁家辉等一干港台巨星级演员悉数上阵。电影的名字虽然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傅》里的人物,然而整部影片的意识构成和戏剧结构,我以为完全是导演有意无意对古龙的一种致敬。
壮怀激烈的开篇,忽而让我想到了徐克的《青蛇》,似乎也有些奇幻的滋味。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多年前的三毛曾写过撒哈拉紧邻大西洋,沙漠与海交织成最矛盾的风景,好比飞鸟与鱼。
酷烈与温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分明是古龙的风格:
海水虽然碧绿,可爱,可是在海上渴死的人很可能比在沙漠上渴死的更多。(古龙《新月传奇》)
荒凉的风景最适宜作为古龙电影的背景,或者说有古龙风格的影片部喜欢以此为背景。如《断刀客》、《新龙门客栈》、《双旗镇刀客》……充分抓住了古龙小说里苍凉的生命底色。空旷的大漠、险恶的江湖、冶漠的世情里发生的下是热血故事,就是激动人心的传奇。
而《东邪西毒》是一个在孤寂贫瘠的环境里发生的绮丽华美的故事。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孤独里上演了一出刻骨铭心的纠葛。没有较强的故事性,没有过多的悬念、紧张和刺激,淡化情节的连贯性,很符合本片的风格,同时也有古龙小说记忆碎片的味道。突出片段或者人物,加强细节描写,更有古龙式散文的气质。这样的故事更注重营造氛围,侧重表现人物本身。
片名为“东邪西毒”这样一个并列词组,复杂的人物关系即以东邪和西毒为中心扩散开来。东邪与西毒的大嫂,东邪与慕容燕和慕容嫣,东邪与盲武士,东邪与桃花……西毒和他的大嫂,西毒与慕容燕和慕容嫣,西毒与盲武士,西毒与桃花,西毒与洪七,西毒与无名少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
集中的情节,人与人之间的纠葛。这正是古龙的强项,王家卫学得惟妙惟肖。
实际上,在本片中王家卫有双重借尸还魂的嫌疑,先是借金还古,打着金庸的旗帜,内里却是古龙的气质。
一直以为侠之一字,含义甚广,大王国家,小至个人,都有可称侠之处,何必强分高下?只不过,金庸重家国,号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重性情,我行我素,豪放旷达。
此外,王家卫也不是单纯地讲一个武侠故事,他还是渗透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王家卫先是“借金还古”,其次名为“还古”,实则还是讲述自己的梦魇。
一般来说,“侠”字讲究的是快意恩仇。而王家卫的影像缠绵悱恻,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中交替闪回,人物之间的关系暧昧难明。他骨子里没变,还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在侠的普遍意义上,古、金是相通的。王家卫也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就其本质来说本片还是属于武侠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更重“侠”这一部分。虽然这其中搀杂着大量的爱恨情仇、贪嗔痴怨,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武侠。许多武侠迷看不进或看不懂这部片子也是情有可原的,除非你看透了导演借尸还魂的意图,并且能接受这样的做法。
不过,王家卫有一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和古龙一样,他把“侠”融入了日常生活,你可以说他把“侠”还原了,也可以说他把“侠”解构了。当“侠”进入日常生活,进入现实世界,它是否还保持着那锋利无俦的锋芒?当“侠”遭遇现实生活,当“侠”消解在日常生活当中,西毒与洪七的对白最能说明“侠”的困境与尴尬:
其实行走江湖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懂了武功你便有很多东西不能做。
你不想去耕田吧?又不屑去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要吃饭的。其实有种职业很适合你,现在既可以帮你赚点银两,又可以行侠仗义,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尽管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啊,你知道的,肚子很快会饿的。
作者: 塞桑克 2007-3-8 14:55 回复此发言
--------------------------------------------------------------------------------
一九九二年,香港国际级导演王家卫以其惊人魄力,用整整两年的时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古装武侠片《东邪西毒》,张国荣、林青霞、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张学友、梁家辉等一干港台巨星级演员悉数上阵。电影的名字虽然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傅》里的人物,然而整部影片的意识构成和戏剧结构,我以为完全是导演有意无意对古龙的一种致敬。
壮怀激烈的开篇,忽而让我想到了徐克的《青蛇》,似乎也有些奇幻的滋味。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多年前的三毛曾写过撒哈拉紧邻大西洋,沙漠与海交织成最矛盾的风景,好比飞鸟与鱼。
酷烈与温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分明是古龙的风格:
海水虽然碧绿,可爱,可是在海上渴死的人很可能比在沙漠上渴死的更多。(古龙《新月传奇》)
荒凉的风景最适宜作为古龙电影的背景,或者说有古龙风格的影片部喜欢以此为背景。如《断刀客》、《新龙门客栈》、《双旗镇刀客》……充分抓住了古龙小说里苍凉的生命底色。空旷的大漠、险恶的江湖、冶漠的世情里发生的下是热血故事,就是激动人心的传奇。
而《东邪西毒》是一个在孤寂贫瘠的环境里发生的绮丽华美的故事。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孤独里上演了一出刻骨铭心的纠葛。没有较强的故事性,没有过多的悬念、紧张和刺激,淡化情节的连贯性,很符合本片的风格,同时也有古龙小说记忆碎片的味道。突出片段或者人物,加强细节描写,更有古龙式散文的气质。这样的故事更注重营造氛围,侧重表现人物本身。
片名为“东邪西毒”这样一个并列词组,复杂的人物关系即以东邪和西毒为中心扩散开来。东邪与西毒的大嫂,东邪与慕容燕和慕容嫣,东邪与盲武士,东邪与桃花……西毒和他的大嫂,西毒与慕容燕和慕容嫣,西毒与盲武士,西毒与桃花,西毒与洪七,西毒与无名少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
集中的情节,人与人之间的纠葛。这正是古龙的强项,王家卫学得惟妙惟肖。
实际上,在本片中王家卫有双重借尸还魂的嫌疑,先是借金还古,打着金庸的旗帜,内里却是古龙的气质。
一直以为侠之一字,含义甚广,大王国家,小至个人,都有可称侠之处,何必强分高下?只不过,金庸重家国,号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重性情,我行我素,豪放旷达。
此外,王家卫也不是单纯地讲一个武侠故事,他还是渗透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王家卫先是“借金还古”,其次名为“还古”,实则还是讲述自己的梦魇。
一般来说,“侠”字讲究的是快意恩仇。而王家卫的影像缠绵悱恻,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中交替闪回,人物之间的关系暧昧难明。他骨子里没变,还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在侠的普遍意义上,古、金是相通的。王家卫也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就其本质来说本片还是属于武侠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更重“侠”这一部分。虽然这其中搀杂着大量的爱恨情仇、贪嗔痴怨,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武侠。许多武侠迷看不进或看不懂这部片子也是情有可原的,除非你看透了导演借尸还魂的意图,并且能接受这样的做法。
不过,王家卫有一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和古龙一样,他把“侠”融入了日常生活,你可以说他把“侠”还原了,也可以说他把“侠”解构了。当“侠”进入日常生活,进入现实世界,它是否还保持着那锋利无俦的锋芒?当“侠”遭遇现实生活,当“侠”消解在日常生活当中,西毒与洪七的对白最能说明“侠”的困境与尴尬:
其实行走江湖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懂了武功你便有很多东西不能做。
你不想去耕田吧?又不屑去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要吃饭的。其实有种职业很适合你,现在既可以帮你赚点银两,又可以行侠仗义,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尽管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啊,你知道的,肚子很快会饿的。
作者: 塞桑克 2007-3-8 14:55 回复此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