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客吧 关注:22贴子:174
  • 0回复贴,共1

沒帶U盤,期末考試資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穴位解剖学
问答题:
*1、足三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主治
a、进针角度深度:直刺1~2寸;
b、主治:胃痛 呕吐 腹胀 腹痛 肠鸣 消化不良 泄泻 便秘 痢疾 乳痈 虚劳羸瘦 咳嗽 气喘 心肌 气短 头晕 失眠 癫狂 膝痛 下肢痿痹 脚气水肿
*2、人迎的进针角度深度、主治
a、进针角度深度:避开动脉直刺0.3~0.8寸;
b、主治:咽喉肿痛 胸满喘息 累疠 瘿气 头痛 眩晕
3、腹部的骨性标志和软组织标志
骨性标志:髂嵴 髂前上棘 髂结节 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 耻骨弓 剑突 肋弓
软组织标志:白线 脐 半月线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
4、肩部前屈 后伸 内收 外展的肌肉
前屈:三角肌
外展:三角肌 冈上肌
内收: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后伸:三角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5、胸上肢肌的起止点:
肌名
起点
止点
锁骨下肌
第1肋软骨上面
锁骨肩峰端
胸大肌
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和胸骨体前面以及第1~6肋软骨前面
肱骨大结节嵴
胸下肌
第3~5肋骨外面
肩胛骨喙突
前锯肌
第1~8肋骨外面
肩胛骨内侧缘
6、阳陵泉为什么治胆道疾病?
(1)针刺此穴能增加胆囊运输和排空能力,泻法明显;
(2)可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蠕动增加,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胆汁流出量明显增加,左右两边有相同功效,可交替使用。
7、天突风池的针刺注意事项?
天突:a、 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与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b、主治:咳嗽、哮喘、咳唾脓血、暴瘖、咽喉肿痛、梅核气、噎膈
c、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之间、气管前间隙。
d、针刺意外及预防:1.直刺不超过0.5寸,避免刺中气管软骨或气管软骨环之间的韧带。此时应立即退针,嘱患者饮水,休息片刻,通常不致有严重后果。 2.避免刺中主动脉弓、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 3。避免刺入胸膜前界和肺的前缘。
风池:a、所属经脉:足少阳胆经
b、体表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间,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c、操作方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朝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8~1.2寸
d、主治:头痛 眩晕 失眠 目赤肿痛 鼻渊 耳鸣 颈项强痛 中风 感冒
e、进针层次:皮肤 皮下组织 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头夹肌 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f、针刺意外与防治:深面有延髓和椎动脉,针刺不超过1.2寸,避免此入延髓刺中椎动脉,并且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
8、委中刺血的注意事项:
(1)应选择刺入小隐静脉较小的属支,不应刺破腘静脉,更不应刺破腘动脉;
(2)术者夹持三棱针柄时,中指一定要扶贴针尖部,以防发生意外时能更好控制进针深度;
(3)刺血疗法后应注意压迫止血;
(4)体质虚弱者,忌用委中行刺血法。
9、三叉神经的分支和压痛点
分支: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压痛点:颏孔 眶上切迹或孔 眶下孔
10、面肌的组成
颅顶肌:枕额肌(枕腹 额腹)
眼裂周围肌:眼轮匝肌(睑部 眶部 泪部)
鼻孔周围肌:鼻肌(横部 翼部)
口裂周围肌:浅层(口轮匝肌 提上唇肌 颧肌 笑肌 降口角肌);
中层(提口角肌 降下唇肌);
深层(颊肌 颏肌)
11、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
12、风府进针深度:0.5~1寸
13、肺下界: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6 8 10(没勾:后正中线平对第10胸椎)
14、股后肌:坐骨神经
名词解释:
1、腧穴解剖学:研究腧穴的层次结构、毗邻机构以及针刺意外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颈动脉三角:指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的三角区域。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
3、锁骨上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及下腹和锁骨中1/3上缘围成,内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臂丛等。在体表,此三角处明显凹陷,称锁骨上大窝。
4、枕三角:又称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和斜方肌前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之间,三角的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及其所覆盖的前中后斜角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
5、锁骨下窝:锁骨内三分之二和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的下方,其深面有腋血管和臂丛通过。选择、多选
6、白线:位于腹前正中线,两侧腹直肌之间,由剑突至耻骨联合,在脐以上较宽,脐以下则不明显。
7、肱骨内、外上髁:是肘部两侧最凸出的骨性隆起。在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内有尺神经通过。外上髁较内上髁略小,临床上患网球肘时,此处疼痛。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为小海穴。
8、肋弓:第8~10对肋软骨不直接连于胸骨,而是依次连于上一肋软骨,如此形成一对肋弓。
9、腱划:腹直肌前面可见3~4个横性的肌腱组织。
选择多选:
1、风市的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2、三阴交: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
3、涌泉: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第2趾足底总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动、静脉、第2蚓状肌
4、期门:皮肤、皮肤组织、腹外斜肌、肋间肌
5、颈动脉鞘:上起颅底,下续纵膈。鞘内有颈内动脉、经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组成的颈血管神经束,其中动脉位于内侧,静脉位于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6、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7、股动脉分支:起始部发出三条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旋髂浅动脉。其最大的分支是股深动脉,经长收肌和大收肌,沿途发出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第1~4穿动脉和数条肌支。在收肌管内,还发出膝降动脉。
8、下颌神经的感觉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9、肩胛下角平对第7肋间 、第8胸椎棘突,肩胛冈内侧连线平对第3胸椎,肩胛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 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
10、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肋间隙,内侧者称为三边孔,其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外侧者为四边孔,其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11、臂丛的组成及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长神经、胸内、外侧神经、肩胛下神经。
12、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其分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13、阔筋脉:为大腿深筋脉,是全身面积最大、最厚的筋脉。9、三叉神经的分支和压痛点
分支: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压痛点:颏孔 眶上切迹或孔 眶下孔
14、面肌的组成
颅顶肌:枕额肌(枕腹 额腹)
眼裂周围肌:眼轮匝肌(睑部 眶部 泪部)
鼻孔周围肌:鼻肌(横部 翼部)
口裂周围肌:浅层(口轮匝肌 提上唇肌 颧肌 笑肌 降口角肌);
中层(提口角肌 降下唇肌);
深层(颊肌 颏肌)
15、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
16、风府进针深度:0.5~1寸
17、肺下界: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6 8 10(没勾:后正中线平对第10胸椎)
118、股后肌:坐骨神经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7-06 23: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