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zx1011吧 关注:139贴子:19,874
  • 1回复贴,共1

(微剧透书评)《杀戮之病》(日)我孙子武丸:变格与社会的杂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吃吃喝喝再不试水写书评就要成废人了,除了标题得装逼之外,第一本书的选择也必须看起来唬人一点,于是选择了这本绝版之作。讲道理,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数次蹭书失败,如果不是市图残存一本的话恐怕真得破费了,这本新星的绝版目前某宝均价150+,完爆卡里的押金……
然而实际看过之后,感觉并没有吹得那么神,我孙子在大陆引进的书目前貌似只有这一本,台版好像还有一本《弥勒之掌》,仅凭这些要评判这位京都大学推理社的又一员战将未免过于草率,但倘若这一本已属其巅峰水平的话——恕我直言,其质不过尔尔,佳作有余,神作不足。当然,假使再结合创作背景考虑其社会影响的话,本书的价值便又不止于此了。
一、别出心裁的布局
开篇直接爆炸的设定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有冲击力的。本书的顺序是终章→一到十章,故事阅读顺序其实是一到十章→终章,然而作者刻意将终章提前至第一页,至少几年前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是一脸懵逼的(当时以为印错了没借书,于是晚了三年拜读……)。况且终章就是凶手被逮捕的镜头,我估计这一段如果让折原一来写的话大概会变成“男人笑着对警察说,是我杀的啊,女人跪在一旁哭泣”(这里允许我黑一下折原吧),然而武丸(老是称呼我孙子总觉得别扭)直接给出全名,毫不拖泥带水,“蒲生稔笑着对警察说,是我杀的啊”,之后是事件后续,法庭判刑什么的按部就班,俨然全书已经落下帷幕——尼玛我还没开始看呢!不管怎么说,首页就给出凶手名字真是冲击力满点,而且直到全书终结,这个结论都未被推翻。
不过往下看也就明白了。一到十章是比较常见的多视角叙事,一共三条线,分别是刚刚退休“忘年交”(我该怎么形容才合适呢……)又被杀害的老刑警樋口武雄、杀人凶手蒲生稔、发觉自己儿子行为异常的蒲生雅子三人,中间那个淡定地一个接一个杀人分和谐尸,前后两组人一快一慢地追查。这类写法也不少见了,本书的三条线时间段还各不相同,又循环交替出现,加上进展速率的差异(凶手线时间流逝最快,主妇线最慢),到第十章总算进度统一,最后三路人马碰撞——这样写最大的优点莫过于最后几十页非常燃了,虽然是不算罕见的布局,但确实也是本书的加分项。
二、细腻无声的线索
标题说的微剧透就在这里了,欢迎绕道。
首先,这本书是叙诡,不这么透一下就没法往下写了,不过有点经验的人看到那个摆前面的终章也该猜到了吧。我的书评这里就不透叙诡具体叙了什么了,当然聪明的人是能根据我的评价猜出来的←_←
叙诡的线索其实更有文章可做。愚以为毫不给线索、终章直接爆炸真相的叙诡是低级叙诡,给出大量鲁鱼亥豕之表述最后再串联在一起的是中级叙诡(折原老师的倒错系列难道不是更接近这个嘛),而可以根据表述上微妙的不协调推理出结论的,才是高级叙诡。当年看《黑猫馆事件》看一半推出结果的兴奋感至今记忆犹新,这才叫叙诡啊! 那么本书给了哪些线索呢?很遗憾,单凭逻辑要推断出结果对本书来说还是偏难(至少我不行),不过配合猜测倒是很容易得到结论——这其实是挺失败的,开篇不久我就猜到了真相……
有一说一,论线索本书还是很严谨,布局上的时间线错开一定程度上也对其有所帮助,凶手埋起来的塑料袋的个数、仅在凶手视角出现而在另外两条线神隐的第一起杀人事件、主妇线发现的袋子,其实共同构造了一个盲点。录像带则是另一条重大线索,不仅影射现实(后面会提到),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想到武丸很可能是看新闻时想到这种处理方式的,更令人佩服不已。细节方面的线索也非常出色,包括东洋大学和刑警的反应这类无关紧要的线索都处理得很细致。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妥的话,那就是蒲生在主妇线的出场太少了吧(笑)。
同时也必须指出,除去叙诡以后本书其实便只剩下重口描写了……非叙诡部分,仅有刑警线稍有推理,也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推理,直接导致了全书的展开受限。
三、淋漓尽致的重口味
这才是本书最关键的内容好吧!这本书是怎么在大陆出版的?读时我不停地发问。涉及肢解的推理小说本人自以为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但是本书的肢解方式真的只能用猎奇形容,性和谐交与分和谐尸的描写真心细致入微到了一个程度,以至于令人怀疑武丸是不是真的干过什么不好的事……尤其是肢解第四名被害人的那段描写,不得不跳着看完了。大概作者自己也快受不了了吧,到第五人的时候索性直接一句话代过,连怎么杀的都没写…… 前面说的三线叙事,其中凶手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内容都在性和谐交、分和谐尸、当然还有女干和谐尸,幸好这些描写不是重点(其实是吧喂),对此不适者可以跳着阅读。
(P.S.新星的后记书评又是天蝎小猪大神写的,这货这回又奶了一口“我很庆幸本书得以在大陆出版,而不是被打上R18、禁书的标签!”尔后此书无再版,十年后的今天价格已翻六倍)
四、与社会派的联系
本书中反复作为背景出现的“女童遇害案”即暗指现实中在日本发生的“宫崎勤事件”(不知者可百度),此案发生后日本工口文化制品行业大受打击,社会舆论争议不断,这个时期基本没人敢写这种超重口味作品,从这点上来说武丸的打脸精神还是相当可嘉的,当然此书出版后同样面临争议,其露骨的描写也该还是后无来者了。
书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则有好有坏,遗憾的是老刑警和遇害者妹妹的形象实在是有些空洞,更不要说打酱油的记者、儿子等人,其实这些人给人的印象都很深刻,似乎离深入雕琢就差那么一点点却未能深入,着实可惜。塑造好的形象首推主妇,虽然着墨中等但作用已到。至于可以算主人公的蒲生稔,心理确实是描写得充足了,但只能说,不是很懂你们变态……
综合而言,披着新本格与变格的外衣,混进一些社会因素,加上一个挺特殊的核心叙诡以及优秀的布局,阅读体验爆表,考虑其创作年代,确乎是后无来者之作——可惜的是本书的这种模式不易于套用,无法开创新本格的新套路,仅参照此一点,我孙子武丸便无法比肩同社团的许多人,后无来者也难以长久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08 18:53回复
    nice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7-10 0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