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代开始,对赤壁之战的记载,就是胡里糊涂,那么,赤壁之战,究竟谁有功劳,谁功大呢?
从后世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来看(至宋),对于赤壁的描述,不外乎周黄定计,黄盖诈降,东南风起,火烧曹船.就连<<资治通鉴>>也取材<<周瑜传>>,把功劳全部推给周瑜这是不对的.
首先,明确讨论范围,历史.诸葛亮对赤壁之战,的确有功.他促成孙刘联盟,随刘备参战(当然也会参谋吧).但是相对刘备周瑜等人,他的功劳绝非最大.
其次,看一下各传记对赤壁的描述:
《吴主传》说: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曹操)烧其余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先主传》说: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武帝纪》说: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兵还。备遂有荆州江南数郡。”
《三国志·周瑜传》说: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我们知道,各传记都是为宣扬传主功勋服务的.对于赤壁负方总指挥曹操,当然要轻描淡写.就陈寿的记载而言,他认为周瑜是胜方总指挥,当然要在其传记中浓墨描述.所以,相对而言,<<吴主传>><<先主传>>参考价值比较大.
而这两个传的记载,很吻合.意为周刘并进破曹.所以我认为,在战场双方都尽了力,有人说刘备嫌吴兵少不配合作战,更是无稽之谈.
但是,赤壁的决胜关键不是战场勇猛.而是火计.
火计的制定者,一般认为是黄盖.但是在黄盖提出计策后,周瑜立即提出了计策的不完善,说明他原先有见解,且深思熟虑过.因此,周瑜对定计的功劳也很大.
所以我认为,刘备功不可没,而周瑜因定计,功劳更胜一筹.
从后世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来看(至宋),对于赤壁的描述,不外乎周黄定计,黄盖诈降,东南风起,火烧曹船.就连<<资治通鉴>>也取材<<周瑜传>>,把功劳全部推给周瑜这是不对的.
首先,明确讨论范围,历史.诸葛亮对赤壁之战,的确有功.他促成孙刘联盟,随刘备参战(当然也会参谋吧).但是相对刘备周瑜等人,他的功劳绝非最大.
其次,看一下各传记对赤壁的描述:
《吴主传》说: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曹操)烧其余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先主传》说: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武帝纪》说: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兵还。备遂有荆州江南数郡。”
《三国志·周瑜传》说: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我们知道,各传记都是为宣扬传主功勋服务的.对于赤壁负方总指挥曹操,当然要轻描淡写.就陈寿的记载而言,他认为周瑜是胜方总指挥,当然要在其传记中浓墨描述.所以,相对而言,<<吴主传>><<先主传>>参考价值比较大.
而这两个传的记载,很吻合.意为周刘并进破曹.所以我认为,在战场双方都尽了力,有人说刘备嫌吴兵少不配合作战,更是无稽之谈.
但是,赤壁的决胜关键不是战场勇猛.而是火计.
火计的制定者,一般认为是黄盖.但是在黄盖提出计策后,周瑜立即提出了计策的不完善,说明他原先有见解,且深思熟虑过.因此,周瑜对定计的功劳也很大.
所以我认为,刘备功不可没,而周瑜因定计,功劳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