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性,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做,或者说周围的人让你做。现在回想起当初高考的场景,其实自己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或者记忆犹新的地方。我觉得这大概是因为,绝大部分高考考生可能对于高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能考得更高一些。这也就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老师强迫着,或者逼着去做某件事,在周围环境的巨大压力下,自己往往并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么。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自始至终怀着坚定的目标,时刻去激励着自己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想起一个故事,高考之前老师让每个考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还想做成广告牌,贴在教室里。很多时候我们每天做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去考试,去做题,自己的想法其实并没有。有的同学填了苏州大学,事实上以他的实力考上苏州大学都是一件为难的事,但是老师不这么觉得,甚至觉得怎么填苏州大学这样不像样的大学,目标应该是高大上的,这样似乎更有激励作用,也更好看一些。我于是先填了武汉大学,然后又填了中国人民大学,其实我看来这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式,当时的内心对此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填了我就知道我肯定考不上。每天在巨大的压力中的高三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弄清楚自己真正要去哪里,要上哪一所大学,要有一个怎么样的目标,高考的时候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很多时候在老师的重压,以及家长的殷切期盼之下,他们做的只是让下次考试考得更高一些,心里希望老师对自己能少批评几句。由外部而来的压力也总是显得那么有些动力不足。
还有一个事。我的一个学弟,高考成绩不错,执意要来山东大学。其实他高考的分数其实来山大并不是非常保险,有可能要去一个不太好的专业。在他为填报志愿困惑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把我引荐给他,说我也是山大的,兴许可以给他提些建议。我其实有些不太好意思,山大和山威在我看来是两个概念,虽然美其名曰叫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但是毕竟师资各个方面不如本部。但是我还是答应了,因为我觉得我对山威和山大都是很了解的。然后,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我觉得他可以去一个别的学校,并不一定比山大差,但是分数比较保险,兴许专业的选择上也会更自由一些。然而他委婉地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对于山东大学有种很执着的感情,心里总是有种信念和情感促使他去这所学校度过未来的四年。我起初有些不解,但是他对于山东大学那种油然而生的感情确实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以感受的到的。一个初中就确立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六年,对于这所学校有着别人无法体会的说不出来的感情,在高考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实现了,有谁会轻言放弃呢?这个学弟的qq昵称也很直白: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也是校部机关所在地。看到这里,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感,的确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多见。为了一个目标,历经磨砺,近乎偏执的要实现它。最后学弟去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专业,他的目标也最终实现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事又不得不提起我自己,上了大学两年之后,蓦然回首我觉得自己很那个学弟在某个时空里相遇了,我们似乎是如此的相像。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读韩国语专业——一个我当初从来没有听过的压根没有想过要去学的专业。我以前曾天真的认为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不假,但是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两年过去了,不但在韩国语的路上越走越看不到未来,而且自己对于韩语的兴趣也一点点都没有被培养出来。当然,韩语作为我的专业,虽然我谈不上喜欢,但是我还是会自觉的投入很多的时间去努力学好它。两年了,我觉得我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学习的态度比很多人都要认真,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成绩却在一次次的打击着我。和很多同学比起来,我的韩语并不是很理想,而且似乎在越来越差。每当看到那些投出精力很少却能学得很开心的同学,我就在背地里黯然神伤。
这不是我想要的,就像那些整日里为了高考奋斗的人一样。我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应该做的,但是就这样还做不好,这真是我应该继续下去的路么,我时常这样问自己。很显然不是。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两年:高考结束之后我很想学新闻,但是填志愿的时候以为分不够被调剂到了韩国语;大一的时候可以修双学位,但是由于政策的变动,从2014级开始,文科类不能再修读文科类的双学位;大一结束的时候我可以转专业,以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去我喜欢的新闻,但是我留恋在韩院的一切,对于韩语还怀有幻想,于是选择留在这里。后来一位学姐听了我说的这些,只给我留了一句话:“你好天真哦,真傻。”
我错过了很多次机会,不想再次错过可以选择自己前途的机会。很多时候机会和选择都是一瞬间的事,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因为畏惧前方道路上出现的困难,害怕自己最后做不好,于是就放弃,那么我只能说,从你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注定是失败的,你的前途注定是一片昏暗的。我以前老是畏手畏脚,怕这个怕那个,可是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的确,你可能失败,可是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的成功呢?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跨专业考研,考山东大学新闻的研究生。有的人问我,为什么不考人大,复旦这样的新闻学名校。我只想说第一作为一个跨专业的考生,我得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实际一些。第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在这里我和上文提到的那位学弟在思想上有了交集。我对于山大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怀,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喜爱。即便是这所大学在众多985里被吐槽的最多,无数人批评他的官僚体制,面子工程,不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我的心里对他有一种无以复加的喜欢。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批评,能够去真正的山东大学,去济南的山东大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夙愿。
或许说出来大家不信,我虽然从没有去过济南,但是对于济南六大校区在什么位置,长什么样,里面有什么我确是清清楚楚。记得大一那年,山东大学的公众号有个活动叫看图猜校区,结果我把所有的题都答对了,在除夕那天,收到了来自济南的明信片。忽然觉得那一刻自己好幸福。想去看中心那宏伟的知新楼,兴隆山的天工湖,趵突泉的古建筑,洪楼的教堂,还有软件园的那超快的网速,千佛山那被经十路一分为二的校园。
总之,一种执拗的信念在我心里怎么也除不掉,赶不走。
脑海里还经常会想想,两年之后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的欣喜以及父母的微笑。每当想到这里,再苦再累都不觉得有什么了,似乎自己都能把自己感动了。但是前提是,你要成功,成功了你可以和周围的人自豪地说起这段颇为励志的经历。失败了你不过和众多人一样,这点经历连和别人提起的必要都没有。
现在的我,突然感受到真正为了一个目标,一个你将来要达到的地方去努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的这种感觉,现在突然这么强烈,或许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时,这段时光是如此的单纯和美好。
忽然想起两句话:自外而内的只能叫压力,自内而外的才是动力。
还有一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起一个故事,高考之前老师让每个考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还想做成广告牌,贴在教室里。很多时候我们每天做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去考试,去做题,自己的想法其实并没有。有的同学填了苏州大学,事实上以他的实力考上苏州大学都是一件为难的事,但是老师不这么觉得,甚至觉得怎么填苏州大学这样不像样的大学,目标应该是高大上的,这样似乎更有激励作用,也更好看一些。我于是先填了武汉大学,然后又填了中国人民大学,其实我看来这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式,当时的内心对此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填了我就知道我肯定考不上。每天在巨大的压力中的高三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弄清楚自己真正要去哪里,要上哪一所大学,要有一个怎么样的目标,高考的时候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很多时候在老师的重压,以及家长的殷切期盼之下,他们做的只是让下次考试考得更高一些,心里希望老师对自己能少批评几句。由外部而来的压力也总是显得那么有些动力不足。
还有一个事。我的一个学弟,高考成绩不错,执意要来山东大学。其实他高考的分数其实来山大并不是非常保险,有可能要去一个不太好的专业。在他为填报志愿困惑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把我引荐给他,说我也是山大的,兴许可以给他提些建议。我其实有些不太好意思,山大和山威在我看来是两个概念,虽然美其名曰叫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但是毕竟师资各个方面不如本部。但是我还是答应了,因为我觉得我对山威和山大都是很了解的。然后,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我觉得他可以去一个别的学校,并不一定比山大差,但是分数比较保险,兴许专业的选择上也会更自由一些。然而他委婉地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对于山东大学有种很执着的感情,心里总是有种信念和情感促使他去这所学校度过未来的四年。我起初有些不解,但是他对于山东大学那种油然而生的感情确实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以感受的到的。一个初中就确立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六年,对于这所学校有着别人无法体会的说不出来的感情,在高考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实现了,有谁会轻言放弃呢?这个学弟的qq昵称也很直白: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也是校部机关所在地。看到这里,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感,的确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多见。为了一个目标,历经磨砺,近乎偏执的要实现它。最后学弟去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专业,他的目标也最终实现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事又不得不提起我自己,上了大学两年之后,蓦然回首我觉得自己很那个学弟在某个时空里相遇了,我们似乎是如此的相像。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读韩国语专业——一个我当初从来没有听过的压根没有想过要去学的专业。我以前曾天真的认为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不假,但是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两年过去了,不但在韩国语的路上越走越看不到未来,而且自己对于韩语的兴趣也一点点都没有被培养出来。当然,韩语作为我的专业,虽然我谈不上喜欢,但是我还是会自觉的投入很多的时间去努力学好它。两年了,我觉得我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学习的态度比很多人都要认真,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成绩却在一次次的打击着我。和很多同学比起来,我的韩语并不是很理想,而且似乎在越来越差。每当看到那些投出精力很少却能学得很开心的同学,我就在背地里黯然神伤。
这不是我想要的,就像那些整日里为了高考奋斗的人一样。我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应该做的,但是就这样还做不好,这真是我应该继续下去的路么,我时常这样问自己。很显然不是。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两年:高考结束之后我很想学新闻,但是填志愿的时候以为分不够被调剂到了韩国语;大一的时候可以修双学位,但是由于政策的变动,从2014级开始,文科类不能再修读文科类的双学位;大一结束的时候我可以转专业,以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去我喜欢的新闻,但是我留恋在韩院的一切,对于韩语还怀有幻想,于是选择留在这里。后来一位学姐听了我说的这些,只给我留了一句话:“你好天真哦,真傻。”
我错过了很多次机会,不想再次错过可以选择自己前途的机会。很多时候机会和选择都是一瞬间的事,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因为畏惧前方道路上出现的困难,害怕自己最后做不好,于是就放弃,那么我只能说,从你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注定是失败的,你的前途注定是一片昏暗的。我以前老是畏手畏脚,怕这个怕那个,可是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的确,你可能失败,可是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的成功呢?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跨专业考研,考山东大学新闻的研究生。有的人问我,为什么不考人大,复旦这样的新闻学名校。我只想说第一作为一个跨专业的考生,我得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实际一些。第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在这里我和上文提到的那位学弟在思想上有了交集。我对于山大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怀,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喜爱。即便是这所大学在众多985里被吐槽的最多,无数人批评他的官僚体制,面子工程,不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我的心里对他有一种无以复加的喜欢。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批评,能够去真正的山东大学,去济南的山东大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夙愿。
或许说出来大家不信,我虽然从没有去过济南,但是对于济南六大校区在什么位置,长什么样,里面有什么我确是清清楚楚。记得大一那年,山东大学的公众号有个活动叫看图猜校区,结果我把所有的题都答对了,在除夕那天,收到了来自济南的明信片。忽然觉得那一刻自己好幸福。想去看中心那宏伟的知新楼,兴隆山的天工湖,趵突泉的古建筑,洪楼的教堂,还有软件园的那超快的网速,千佛山那被经十路一分为二的校园。
总之,一种执拗的信念在我心里怎么也除不掉,赶不走。
脑海里还经常会想想,两年之后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的欣喜以及父母的微笑。每当想到这里,再苦再累都不觉得有什么了,似乎自己都能把自己感动了。但是前提是,你要成功,成功了你可以和周围的人自豪地说起这段颇为励志的经历。失败了你不过和众多人一样,这点经历连和别人提起的必要都没有。
现在的我,突然感受到真正为了一个目标,一个你将来要达到的地方去努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的这种感觉,现在突然这么强烈,或许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时,这段时光是如此的单纯和美好。
忽然想起两句话:自外而内的只能叫压力,自内而外的才是动力。
还有一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