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控吧 关注:6贴子:136
  • 0回复贴,共1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11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铙。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十三章是说人怎么样能得知宿命,佛告诉我们怎么样得宿命呢?就要会道,会道就是明白道。
‘沙门问佛’:有个沙门来请问于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什么因缘,怎么样修行,修什么法门,才能知道宿命通?‘会其至道’:就明白真正的道理了。
‘佛言’:佛就告诉他了。‘净心守志’:你要清净其心,要守志,守著你这坚固的志愿。你发什么愿,你就要守著。你不可以才发了愿,过了几天自己又不算了,又说我把这个愿撤回来,这是不可以的,这就不是守志了。你若能净心守志,把心里的黑暗,心里的妄想,心里的贪嗔痴都去了,守住自己这个志愿。‘可会至道’:自然就会明白真正的道。真正最高的那个道,好像什么呢?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告诉你。
‘譬如磨镜’:就好像磨镜子一样。‘垢去明存’:尘垢去了,没有了,那明就现出来了。现出来的明,就是
宿命通。‘断欲无求’:你把欲念断了,无所求了,到无所求处,什么也不求了。‘当得宿命’:能这样子,你就会得到宿命通。所以我们人修道,一定要没有一切杂念,没有妄想。你要是能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你修什么法门,都很快会成功的。你若尽有一些妄想、杂念、贪嗔痴,在肚子里头装满了,那当然你修什么法门也不相应了。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修行的人,一定要先断欲去爱,把这欲念先断了它。再无求,什么也不求了。你有所求就是苦,无论求什么,求不到,就有个求不得苦。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各位要注意的。
修行修什么?修行就是把我们的妄想修没有了,欲念修没有了,这就是有功夫了。你把你这些嫉妒、障碍、贪嗔痴,都打扫干净了,就会得到宿命通。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第十四章是说明善,没有什么能比得过真正的修行,这是最善的。大,就是证得真实的理,这是最大的。
‘沙门问佛’:有一位沙门就请问佛。‘何者为善’:什么是最好的事情呢?是应该做的事情呢?‘何者最大’:什么事情是最伟大的,最要紧的?是最应该做的呢?
‘佛言’:佛答覆他的问题,就说,‘行道守真者善’:你能修行真正的佛法,这就是最好的,不要修旁门外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呢?就是不自私,大公无私,忘人无我的。不要有一个自己,要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一举一动都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自己明白了,也想教他人明白;自己得到利益,也愿意其他人得到利益,不是自私自利的。能这样子,这是最善的。行道守真是守真理,不要守虚妄、不实在的那种法。修行要明白真理;不明白真理,那就不是守真,能守真这才是最好的。
‘志与道合者大’:你的志愿和你所修行的道合而为一,你能证果,得圣人果,或者证阿罗汉果,或者行菩萨道,这都是最大的。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第十五章告诉人忍辱的力量是最大的,能灭一切的垢,明白得也远。
‘沙门问佛’:又有一位沙门请问于佛。‘何者多力’:什么事情是最多,力量最大的呢?‘何者最明’:什么事情是最明了呢?最有智慧呢?
‘佛言’:佛答覆这问题,就说了,‘忍辱多力’:若能忍辱,你那力量就大;若不忍辱,就没有力量,你忍辱的这种力量,是没有穷尽的。为什么它这力量大呢?因为‘不怀恶故’:它就是一种善的力量,没有恶的力量在里头,完全是善的,不怀恶故。因为你是善的,这力量就没有穷尽。
所谓柔能克刚,软的能克硬的;弱能胜强,软弱的能把刚强的胜了。我常跟大家讲,牙为什么会掉呢?就因为它硬;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就因为它软。你就算活到几百岁,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没有人掉舌头的。舌头就因为它软,能忍辱,所以忍辱的力量最大。‘兼加安健’:又兼上它还平安、健康、健全。
‘忍者无恶’:能忍耐的人,一定不会做恶的。‘必为人尊’:你不做恶,一定会得到人的尊敬。‘心垢灭尽’:你心里的自私自利、贪嗔痴,种种染污的念头,那些欲心,要是把它灭尽了,就‘净无瑕秽’:你清净得一点毛病也没有,一点瑕疵也没有,一点染污的心也没有,就只是清净心。‘是为最明’:你若能把心里的黑暗去尽了,这才是最光明的,最有智慧的。
‘未有天地’:在没有天地以前,‘逮到今日’:到现在。‘十方所有’:就是从无始以来,十方所有的,‘无有不见’:没有看不见的。‘无有不知’:也没有不知道的,就是从无始劫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知道。‘无有不闻’:也没有一件事情没有听过。‘得一切智’:为什么能这样子呢?就因为你得到一切智。‘可谓明矣’:这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明了,真正有智慧了。


IP属地:河北1楼2016-07-16 15: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