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的经营能力培育和服务本质保持
社会团体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热点领域之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已经推出第二批名单,学会等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落实《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等新的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也会对社会团体的改革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创新政策频繁出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团体改革这个话题富有时代意义。
------陈建国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者
陈建国,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正文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解放市场资源之后,解放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领域的直接体现。社会团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社会团体资源的解放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社会团体能力建设,培育期自身的能力。就培育社会团体能力而言,允许社会团体开源,提升其运营能力,通过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去争取资源,是突破我国社会团体长期以来单方面地依赖政府,走不出“二政府”的困境的出路。
然而,在培育社会团体运营能力的过程中,如何在经营和非营利之间保持平衡,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论研究者和政府管理者有许多人担心允许社会团体运营和经营,会出现异化,背离社会团体宗旨的问题,由“二政府”变成依靠企业的“二奶”,或者是异化为营利的企业。现实中的确也出现了,社会团体经营和乱收费、乱评奖等乱象。例如,国家审计署曾经披露,至2013年底,国务院13个部委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49亿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出台了文件力图划分清楚社会团体办实体和实业的边界,然而通过行政文件的方式划界会出现一刀切和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社会团体经营和本质保持的关系。
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组织,同时其发展又是需要资源的,这两者都是客观事实。因此,保持其非营利性的组织本质,通过运营能力的培育开发更多的资源是必须的。社会团体运营能力有强弱之分,开发的资源来源和社会团体的业务关系有紧密和不紧密之分,同时社会团体的经费支出和其业务关系也有紧密和不紧密之分。我们从社会团体资源来源和其核心业务的紧密程度、社会团体资源支出和其核心业务的紧密程度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社会团体筹资和保持服务目标的关系 表1中,发展方向最好的社会团体是资源开发和资源支出都和其核心业务关系密切,能够从服务领域筹资,并且能够保持为其会员提供服务的社会团体。这说明其服务对象有购买其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也说明社会团体的服务和产品能够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服务对象有吸引力。
发展方向次好的社会团体是,能够从多元角度筹资,例如从服务市场、服务政府等角度获得资源,但是能够保持为其会员服务目标的社会团体。这说明其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保持的比较好,并且有较好的经营和运营能力。
发展方向比较差的社会团体是,从服务领域筹资,但是却背离其服务目标。这类社会团体应该是不务正业型的社会团体。
异化的社会团体是既不从服务领域筹资,也不能保持其服务目标的社会团体。这类社会团体只是打着社会团体的旗号在从事企业化和盈利性活动。
通过运营和经营能力的培育,开发更多的资源是社会团体实现其服务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运营能力,那么社会团体的服务目标之间就实现不了。因此,允许社会团体去进行运营和经营,尤其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进行经营和运营,可以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这是实现社会团体解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解放社会活力的抓手。
第一、政府和社会团体要解放思想,认识到非营利不等同于不能经营赚钱。经营和资源开发是实现社会团体服务目标的前提条件。非营利性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赚钱,而在于是否将钱花在了公益性的活动中。
第二、要改革配套的相关政策,不能用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的财务、业务和税务管理办法对待社会团体。应当认识到社会团体虽然是公益性组织,但却是私法规范的范畴,在财务、业务和税务管理方面要按照对待企业的方法来对待社会团体。
第三、按照公益性分级对社会团体进行分类扶持。有些社会团体运营能力差,通过多元化方式获得资源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公益性和基础性比较强,这就需要政府对公益性强进行扶持,可以通过购买岗位的方式进行扶持。相反,那些公益性比较弱,运营能力比较强的社会团体,政府则没有比较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扶持。
第四,要通过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公开以及评估检查等重点关注社会团体资源支出和保持其服务目标的关系。通过信息公开、年检、评估等方式保障社会团体能够将其经营获得的资源切实用于服务会员和相关的公共目的。
社会团体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热点领域之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已经推出第二批名单,学会等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落实《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等新的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也会对社会团体的改革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创新政策频繁出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团体改革这个话题富有时代意义。
------陈建国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者
陈建国,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正文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解放市场资源之后,解放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领域的直接体现。社会团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社会团体资源的解放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社会团体能力建设,培育期自身的能力。就培育社会团体能力而言,允许社会团体开源,提升其运营能力,通过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去争取资源,是突破我国社会团体长期以来单方面地依赖政府,走不出“二政府”的困境的出路。
然而,在培育社会团体运营能力的过程中,如何在经营和非营利之间保持平衡,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论研究者和政府管理者有许多人担心允许社会团体运营和经营,会出现异化,背离社会团体宗旨的问题,由“二政府”变成依靠企业的“二奶”,或者是异化为营利的企业。现实中的确也出现了,社会团体经营和乱收费、乱评奖等乱象。例如,国家审计署曾经披露,至2013年底,国务院13个部委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49亿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出台了文件力图划分清楚社会团体办实体和实业的边界,然而通过行政文件的方式划界会出现一刀切和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社会团体经营和本质保持的关系。
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组织,同时其发展又是需要资源的,这两者都是客观事实。因此,保持其非营利性的组织本质,通过运营能力的培育开发更多的资源是必须的。社会团体运营能力有强弱之分,开发的资源来源和社会团体的业务关系有紧密和不紧密之分,同时社会团体的经费支出和其业务关系也有紧密和不紧密之分。我们从社会团体资源来源和其核心业务的紧密程度、社会团体资源支出和其核心业务的紧密程度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社会团体筹资和保持服务目标的关系 表1中,发展方向最好的社会团体是资源开发和资源支出都和其核心业务关系密切,能够从服务领域筹资,并且能够保持为其会员提供服务的社会团体。这说明其服务对象有购买其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也说明社会团体的服务和产品能够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服务对象有吸引力。
发展方向次好的社会团体是,能够从多元角度筹资,例如从服务市场、服务政府等角度获得资源,但是能够保持为其会员服务目标的社会团体。这说明其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保持的比较好,并且有较好的经营和运营能力。
发展方向比较差的社会团体是,从服务领域筹资,但是却背离其服务目标。这类社会团体应该是不务正业型的社会团体。
异化的社会团体是既不从服务领域筹资,也不能保持其服务目标的社会团体。这类社会团体只是打着社会团体的旗号在从事企业化和盈利性活动。
通过运营和经营能力的培育,开发更多的资源是社会团体实现其服务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运营能力,那么社会团体的服务目标之间就实现不了。因此,允许社会团体去进行运营和经营,尤其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进行经营和运营,可以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这是实现社会团体解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解放社会活力的抓手。
第一、政府和社会团体要解放思想,认识到非营利不等同于不能经营赚钱。经营和资源开发是实现社会团体服务目标的前提条件。非营利性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赚钱,而在于是否将钱花在了公益性的活动中。
第二、要改革配套的相关政策,不能用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的财务、业务和税务管理办法对待社会团体。应当认识到社会团体虽然是公益性组织,但却是私法规范的范畴,在财务、业务和税务管理方面要按照对待企业的方法来对待社会团体。
第三、按照公益性分级对社会团体进行分类扶持。有些社会团体运营能力差,通过多元化方式获得资源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公益性和基础性比较强,这就需要政府对公益性强进行扶持,可以通过购买岗位的方式进行扶持。相反,那些公益性比较弱,运营能力比较强的社会团体,政府则没有比较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扶持。
第四,要通过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公开以及评估检查等重点关注社会团体资源支出和保持其服务目标的关系。通过信息公开、年检、评估等方式保障社会团体能够将其经营获得的资源切实用于服务会员和相关的公共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