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功能。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几种冬病夏治的贴敷验方
在治疗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最为常用。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贴敷验方:
1.哮喘患者
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6小时去掉。在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2."老寒腿"患者
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好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3.风湿性关节患者
用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4.肩周炎患者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风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1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5.易发冻疮者
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不适宜敷贴治疗的人群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专家明确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原文链接:http://www.wangjigaoyao.com/cjwd/199.html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几种冬病夏治的贴敷验方
在治疗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最为常用。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贴敷验方:
1.哮喘患者
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6小时去掉。在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2."老寒腿"患者
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好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3.风湿性关节患者
用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4.肩周炎患者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风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1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5.易发冻疮者
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不适宜敷贴治疗的人群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专家明确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原文链接:http://www.wangjigaoyao.com/cjwd/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