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较早、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于一体的学院之一。
学院始建于1960年,时为通辽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当年仅有3名教师,招收了物理专业二年制专科学生22名。1962年,物理专业由二年制专科改为三年制专科,教师增加至10人,当年招生37名。1965年,随着通辽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通辽师范学院,物理科更名为物理系,由三年制专科改为四年制本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物理专业停止招生。1972年5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物理专业招收学生50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物理系开始招收正规的四年制本科学生,同时,为了培养蒙语授课师资,增设了蒙语授课班,招收首届蒙语授课本科生23名。1980年,通辽院师范学院更名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物理系名称延用。1998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物理专业成为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1999年招收首届“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3人。2000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高校合并,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农机系合并组建为理工学院。2002年11月,理工学院划分三个新学院,物理系与农机系合并为物理与机电学院。2007年1月,物理与机电学院划分为两个新学院,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组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9人,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实验系列11人,高级实验师5人,自治区“321”人才二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学校科尔沁学者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4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学院1998年增设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0年增设物理学一级硕士授权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声学、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八个二级学科。目前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在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有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含盖理、工两个学科门类。同时还承担其它学院的普通物理、医学物理、电子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
学院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北京和自治区内有多所电子信息类和物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实验用房65间,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基础物理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于2004年12月底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基础课条件合格实验室。目前,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正在大力建设电子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理论物理”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1个校级重点学科。有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两个校级研究所。有1个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的图书资料室。有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
“十二五”期间,学院科研业绩突出,实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自治区和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累计399万余元。共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专利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14篇,被SCI、EI检索的论文共71篇。
招生与就业情况良好,学生中区外学生逐年增多。截止2015年底,在院本科生101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区外学生166人,涉及25个省市。毕业生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录取率和一次性就业率较高,就业去向较广,分布区内外各地,在读学校和用人单位评价较好。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注重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并带头参加比赛,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入围奖;学生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获一等奖,三等奖,金奖和铜奖,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终审决赛中荣获二等和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较早、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于一体的学院之一。
学院始建于1960年,时为通辽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当年仅有3名教师,招收了物理专业二年制专科学生22名。1962年,物理专业由二年制专科改为三年制专科,教师增加至10人,当年招生37名。1965年,随着通辽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通辽师范学院,物理科更名为物理系,由三年制专科改为四年制本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物理专业停止招生。1972年5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物理专业招收学生50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物理系开始招收正规的四年制本科学生,同时,为了培养蒙语授课师资,增设了蒙语授课班,招收首届蒙语授课本科生23名。1980年,通辽院师范学院更名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物理系名称延用。1998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物理专业成为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1999年招收首届“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3人。2000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高校合并,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农机系合并组建为理工学院。2002年11月,理工学院划分三个新学院,物理系与农机系合并为物理与机电学院。2007年1月,物理与机电学院划分为两个新学院,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组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9人,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实验系列11人,高级实验师5人,自治区“321”人才二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学校科尔沁学者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4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学院1998年增设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0年增设物理学一级硕士授权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声学、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八个二级学科。目前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在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有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含盖理、工两个学科门类。同时还承担其它学院的普通物理、医学物理、电子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
学院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北京和自治区内有多所电子信息类和物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实验用房65间,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基础物理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于2004年12月底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基础课条件合格实验室。目前,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正在大力建设电子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理论物理”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1个校级重点学科。有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两个校级研究所。有1个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的图书资料室。有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
“十二五”期间,学院科研业绩突出,实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自治区和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累计399万余元。共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专利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14篇,被SCI、EI检索的论文共71篇。
招生与就业情况良好,学生中区外学生逐年增多。截止2015年底,在院本科生101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区外学生166人,涉及25个省市。毕业生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录取率和一次性就业率较高,就业去向较广,分布区内外各地,在读学校和用人单位评价较好。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注重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并带头参加比赛,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入围奖;学生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获一等奖,三等奖,金奖和铜奖,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终审决赛中荣获二等和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