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新鲜呈现
______
家里养了一只小兔子,前两天小兔子死了,孩子总是会哭,而且很伤心的感觉,这两天还时不时的会问很多问题,“兔子去哪里了”、“兔子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早上醒来还问兔子回来没有,我说没有时,明显感觉孩子又要开始哭了,对于这种情况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抱也抱了,哄也哄了,还是不行,只能请张老师帮忙出个招了。
早教育儿专家 张琴
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家庭早教专家组成员
上海稚趣堂首席育儿师
案例中讲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各位家长要知道无论多小的孩子都会有对生命的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不要回避死亡话题,这样不但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死亡认知,反而会抑制孩子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家长可以运用这次机会给孩子做一次生命教育。
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分为三种情况
1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0-3岁孩子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办法区分“分离”和“死亡”的意义。
2 假死阶段
很多家长会看到3-6岁左右的孩子会玩一些死亡游戏,如:躺下不动、忍住不呼吸就属于死亡,这时候的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于生共存的,就是说死了一会就可以活过来,当然孩子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
3 正确认知
6岁以上孩子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能很好的认知死亡的含义,会逐渐走向成熟的死亡观。
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
当孩子面对某些死亡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小兔子已经死了,它不会再呼吸,不能再吃东西、不能再喝水、也不能陪你玩了。但是对于小鸟,死并不痛苦,它可能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死亡”这个词时,家长经历说得简洁清晰,不要说太多细节,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语言。孩子越小,家长的解释就越简单,不要用不恰当的比喻,也不要骗孩子,让孩子对死亡产生误解。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死跟睡的区别,死了不会有心跳、不会呼吸,而睡着了心跳依然有,也会呼吸会做梦。无论跟那个阶段的孩子交流生命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
抓住4个宝贵的生命教育机会
1
由身边事件开展话题
借助身边事件跟孩子展开话题,如:案例中小兔子死了,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家长会发现孩子总会问:“兔子什么时候回来?”、“兔子去了哪里?”这时候妈妈不妨运用这个问题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用柔软的、容易理解的话术告诉孩子事实。让孩子接受死亡,并且告诉孩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但是死亡并不可怕,这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告诉孩子要尊重生命,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2
故事中的死亡认知
通过绘本阅读,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或面对死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故事,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引导孩子认知死亡,如:绘本故事《我的外公》、《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艾玛奶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等,这些故事都可以引导孩子学习面对并认知死亡。
3
大自然最好的生命大师
其实最好的生命教育大师是大自然,带领孩子去感悟大自然,如学会春天去看新生的树叶,秋天去看凋零树叶,让孩子感受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跟孩子一起种一盆花,每天给它浇水、施肥,从开花到花落,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跟孩子探讨生死话题,让孩子在花开花落中感悟,花落了就是死亡,但是还会有新的花儿诞生。
4
生病后的生命教育
孩子生病了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如:告诉孩子生病了说明身体在说自己不舒服,需要休息、需要营养、需要孩子好好保护自己。借此机会告诉孩子生病不好好调养,那么身体抵抗力下降,以后就很容易生病。
______
家里养了一只小兔子,前两天小兔子死了,孩子总是会哭,而且很伤心的感觉,这两天还时不时的会问很多问题,“兔子去哪里了”、“兔子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早上醒来还问兔子回来没有,我说没有时,明显感觉孩子又要开始哭了,对于这种情况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抱也抱了,哄也哄了,还是不行,只能请张老师帮忙出个招了。
早教育儿专家 张琴
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家庭早教专家组成员
上海稚趣堂首席育儿师
案例中讲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各位家长要知道无论多小的孩子都会有对生命的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不要回避死亡话题,这样不但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死亡认知,反而会抑制孩子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家长可以运用这次机会给孩子做一次生命教育。
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分为三种情况
1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0-3岁孩子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办法区分“分离”和“死亡”的意义。
2 假死阶段
很多家长会看到3-6岁左右的孩子会玩一些死亡游戏,如:躺下不动、忍住不呼吸就属于死亡,这时候的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于生共存的,就是说死了一会就可以活过来,当然孩子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
3 正确认知
6岁以上孩子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能很好的认知死亡的含义,会逐渐走向成熟的死亡观。
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
当孩子面对某些死亡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小兔子已经死了,它不会再呼吸,不能再吃东西、不能再喝水、也不能陪你玩了。但是对于小鸟,死并不痛苦,它可能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死亡”这个词时,家长经历说得简洁清晰,不要说太多细节,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语言。孩子越小,家长的解释就越简单,不要用不恰当的比喻,也不要骗孩子,让孩子对死亡产生误解。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死跟睡的区别,死了不会有心跳、不会呼吸,而睡着了心跳依然有,也会呼吸会做梦。无论跟那个阶段的孩子交流生命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
抓住4个宝贵的生命教育机会
1
由身边事件开展话题
借助身边事件跟孩子展开话题,如:案例中小兔子死了,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家长会发现孩子总会问:“兔子什么时候回来?”、“兔子去了哪里?”这时候妈妈不妨运用这个问题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用柔软的、容易理解的话术告诉孩子事实。让孩子接受死亡,并且告诉孩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但是死亡并不可怕,这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告诉孩子要尊重生命,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2
故事中的死亡认知
通过绘本阅读,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或面对死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故事,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引导孩子认知死亡,如:绘本故事《我的外公》、《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艾玛奶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等,这些故事都可以引导孩子学习面对并认知死亡。
3
大自然最好的生命大师
其实最好的生命教育大师是大自然,带领孩子去感悟大自然,如学会春天去看新生的树叶,秋天去看凋零树叶,让孩子感受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跟孩子一起种一盆花,每天给它浇水、施肥,从开花到花落,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跟孩子探讨生死话题,让孩子在花开花落中感悟,花落了就是死亡,但是还会有新的花儿诞生。
4
生病后的生命教育
孩子生病了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如:告诉孩子生病了说明身体在说自己不舒服,需要休息、需要营养、需要孩子好好保护自己。借此机会告诉孩子生病不好好调养,那么身体抵抗力下降,以后就很容易生病。